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縣幹部
冯军旗撰写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縣幹部》是馮軍旗撰寫的一篇長達25萬字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學位論文,完成於2010年。該論文以河南省「北山市」下轄的「中縣」為原型,對當地的政治生態進行考察和研究。研究自2008年開始,持續了兩年之久,在「中縣」共採訪了161位副科級及以上的幹部[1]。
標題寓意
馮軍旗將該縣化名為「中縣」,寓意「中部某縣」[2],也寓意「縣裡的中國」[3]。
雖然依照學術慣例,論文中的人名與地名均進行了技術處理;但馮軍旗2008年前往「中縣」掛職,其掛職安排中第一年在中縣「西城鄉」掛職副鄉長、第二年在中縣縣政府掛職縣長助理,故可以通過政府公開信息查知,「中縣」的原型就是河南省新野縣[4][註 1],由此則顯然可知「北山市」指的是南陽市。
文章內容
論文以批判性視角和參與式觀察的人類學方法,對中縣官員從1978年以來的政治生涯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展現了一個縣級政府的人員結構、升遷方式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揭露了整個中國官場運行方式和中國基層政權的「上貢體制」、「買官賣官」以及權力世襲的「政治家族」的惡性政治生態[5]。同時,作者也在論文中提到:如果一個幹部到了45歲還沒有被提拔為縣處級公務員,則其大概率將不再得到提升[6];女性獲得升遷的機會很少,且多依靠家人的政治資源;秘書、辦公室主任等官員提升較快,體現了「辦公室主任現象」和「秘書現象」;而官員之間的正式或非正式關係在仕途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常常是決定性作用;這種政治現狀是整個中國的縮影[7],作者本人也直言從中縣官員身上,可以看到中國所有縣級官員的影子[8]。
評價
參與博士論文答辯的于建嶸認為,該文章「道出了中國縣鄉政治的實情」。馮軍旗的導師鄭也夫則認為「論文調查詳盡而紮實[1]」。
評論員雷鍾哲認為,馮軍旗《中縣幹部》的很多調查結論可以和政壇的經驗相互印證,對政治體製做出了深入的診斷[9]。但旅美學者程海華則在《環球時報》刊文,質疑本文臥底採訪的研究手法是否符合美國的學術倫理規範,並認為在中國大陸建立學術倫理機制刻不容緩[10]。
2015年4月,馮軍旗撰寫的一篇名為《新化複印產業的生命史》的課程論文在網絡上走紅。澎湃新聞記者楊珊、周哲在提及這篇有關湖南省新化縣的論文時也提及了《中縣幹部》,並認為馮軍旗的研究喜好更偏重於「關係型」社會研究,並認為由此他的研究貼近普通百姓,易於貼近實際生活[11]。《錢江晚報》記者李曉鵬也不約而同提及了這篇論文,認為馮軍旗的論文具有創新精神,思路、方法和費孝通《江村經濟》一樣貼近現實生活,少見專業術語;並認為這樣的文章十分稀缺且可貴[12]。
反思
陝西《華商報》指出,「中縣」的政治生態很不健康,「政治家族」的現狀實際上瓜分了縣內的政治權利,並對其家族化、私有化,壟斷了公共資源;更進一步指出了這種政治生態會加劇階層分化,激化社會矛盾,應該加強對權力的制衡監督[2]。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