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號航空母艦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號航空母艦(舷號:18),正式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是即將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是首艘003型航空母艦。該艦以福建省命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第一艘採用直通甲板的航母和世界上第一艘擁有電磁彈射器的常規動力航母。
福建號航空母艦是首艘於美國之外建造服役的超級航空母艦[9]。商業衛星圖像顯示其飛行甲板全長316公尺(1,037英尺),全寬76公尺(249英尺)[4][6],水線長約300公尺(980英尺),比美國海軍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大約短10米多,滿載排水量超過80,000公噸(79,000長噸)[2],採用常規蒸汽渦輪動力驅動[3][10][11][12][13],使用彈射輔助起飛攔阻回收(CATOBAR)系統[14]。美國《外交學者》雜誌編輯羅伯特·法利認為,福建號航母在建成後將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以外建造的最大、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是迄今為止在亞洲建造過的最大軍艦[15];中國官方稱其為「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13]。
Remove ads
歷程

福建號建造始於2010年代中期,確切日期不詳[16];且採用模塊化生產線建設模式[17]。據外媒報道稱,「初步工作」已於2016年2月開始[18]。
福建號原計劃採用兩台蒸汽彈射器,但後來電磁彈射器技術取得突破,並且具備上艦條件,因此決定改為採用彈射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電磁彈射器,同時修改艦體、艙室結構以及其他子系統以利電磁彈射器上艦[19]。因改為採用電磁彈射,航母設計布局需要進行大範圍改動,工作量巨大[20],原定於2017年6月施工的航母被推遲[21]。到2017年11月,海軍已經開發了一種艦艇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為電磁彈射器提供電能。得益於電磁彈射系統,飛機彈射器數量增加到了3條[22][23][24]。
船體模塊於2020年5月從製造設施移至中轉區,並於2020年7月移至乾船塢。到2020年9月上旬,幾乎所有的龍骨和船體模塊已移至船塢中。基於衛星圖像和航空攝影的測量表明,該艦的水線長度約為300米,最大水線寬度約為40米,排水量超過85,000噸[5]。
Remove ads
2022年6月17日,福建艦正式下水[25]。
2023年3月13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的畫面顯示水線下排煙口被熏黑,據此中國內地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福建艦可能已經進行了輔助動力的測試,繫泊試驗進展順利,海試日程指日可待[26]。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於同年11月21日發布報告,表示根據10月17日的衛星圖像顯示,「福建艦」上覆蓋三個電磁彈射器的遮蔽工棚都已拆除[27]。至11月末,一段彈射器配重測試車輛落入福建艦前方水域的視頻流傳於網絡,被認為是福建艦正在進行電磁彈射測試[28][29]。11月30日,中國國防部表示福建艦正在開展系泊試驗[30][31][32]。
2024年1月3日,福建艦三條電磁彈射軌道已經清晰可見,說明已進入到了建造尾聲;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石宏指出,由於飛行甲板前部是平直的,所以可以在福建艦前甲板停放更多艦載機,這也使得它的甲板布置靈活性大,有利於福建艦更迅速地出動艦載機[33]。2月3日,央視軍事3日發布福建艦「側面全身照」,再度引起內地網民熱議。[34]
Remove ads
2025年9月22日,新華社公開了福建艦的艦載機首次電磁彈射起飛及着艦訓練視頻,成功起降了三型艦載機:空警-600、殲-35和殲-15T。[45]
設計
該艦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2],使用8台增壓鍋爐與4台蒸汽輪機為全艦提供動力,並配有綜合電力系統[7],全通平直甲板,搭載3組電磁彈射器,具備兩台升降梯,位於艦島側[46]。
歷任領導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