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是中國醫學科學院下屬的一個研究所,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該所主要從事醫學病毒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技術、醫學遺傳學、分子流行病學及以靈長類動物為主的實驗動物及動物實驗技術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並進行疫苗、免疫製品和基因工程產品的規模化生產[2]。因研製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而知名[3]。
此條目疑似為廣告或包含宣傳性內容。 (2019年9月2日) |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19年9月2日) |
Remove ads
歷史
1950年代,中國大陸部分省區爆發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疫情。在這一局勢下,1958年8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根據重大科學技術合作計劃,在雲南昆明建立「猿猴實驗生物站」,負責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和開展以猿猴為對象的醫學生物學的研究,具體的籌建工作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負責。1959年1月13日,經中國醫學科學院提議,國家科委正式批准將「猿猴實驗生物站」改名為「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此作為中國脊灰疫苗生產基地[4][5][6]。
1959年,顧方舟、董德祥、聞仲權、蔣競武赴蘇聯學習脊灰疫苗的生產技術。同年6月,根據中國當時的國情和經濟基礎,中國最終選擇活疫苗方案,為此衛生部發布了《關於小兒麻痹活毒疫苗大規模試用計劃(草案)》,10月,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廠房正式建成[6][7]。

1960年3月,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生產出第一批脊髓灰質炎減活疫苗,經中國大陸11個城市兒童服用後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由於早期的液體疫苗使用前需稀釋,保存時間很短,不利於農村山區使用。1961年,該所與上海信誼製藥廠合作研製糖丸劑型的脊灰疫苗,採用中藥制丸滾動技術及冷加工工藝。經北京、上海、雲南三地的315萬人中試用後,糖丸疫苗於1963年研製成功,在此之後又研製出二價、三價活疫苗糖丸。糖丸疫苗為中國控制脊髓灰質炎的流行奠定了基礎。1964年1月,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響應國家號召,接受年產6000萬人份糖丸疫苗的任務。自當年起,糖丸疫苗進入大規模生產時期。1975年,該所又先後研製出Ⅱ+Ⅲ型雙價混合型和三價混合型糖丸疫苗[4][7]。
1988年上海發生甲肝疫情後,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在1992年世界上第一劑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該所也成為中國最大的系列化甲型肝炎疫苗研製生產基地[5]。
2004年,該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疫苗項目,建立現代化疫苗生產線,達到歐洲GMP標準[8]。
2015年1月15日,由該所研發的全球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S-IPV)獲批上市,填補了中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9]。同年12月3日,由該所研發的全球首個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獲批生產上市[10]。
Remove ads
機構設置
- 科研處
- 生產管理處
- 質量管理處
- 設施處
- 全國醫學靈長類研究中心
- 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心
- 黨委辦公室
- 審計處
- 人力資源處
- 教育處
- 二期建設項目部
- 所辦公室
- 所工會
- 市場處
- 營銷處[11]
產品

- I型III型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人二倍體細胞)
- 口服I型III型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 (人二倍體細胞)
- 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Vero細胞)
- 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
-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