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廣西省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廣西省黨部,是中國國民黨在廣西省的省級黨部,於1926年至1949年間存在。中國國民黨廣西省執行委員會是國民黨在廣西的最高黨務執行機關。
歷史
1924年1月,國民黨全國一大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黨中央黨部派出代表到廣西籌辦黨務。但由於當時廣西處於第二次粵桂戰爭後陸榮廷和馬君武政府相繼垮台後的內戰,加上新桂系對廣州派到廣西辦黨務的人「都無好感」,所以工作進展非常緩慢[1]。
至1925年秋,梧州市和桂林縣兩個黨部的架子搭起。但梧州市黨部籌備會由於蒼梧紳士嚴海峰等人反對,人員被趕走。1925年7月,隨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主持的新桂系在廣西內戰中擊敗沈鴻英等敵對派系,廣西內政走向統一。同時新桂系也與廣州國民政府逐漸合作,進行「兩廣統一」的整合。
8月起,在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數次派員」「頻頻催辦」之下,李宗仁、黃紹竑擔任 「中央特派籌辦廣西省黨務專員」。籌辦黨務的人選,新桂系提出由曾經出席過國民黨全國一大的廣西省議員覃超負責,中央黨部不同意。於是甘乃光提出蘇民等8人,新桂系拒絕,怕當時為左派的甘乃光從廣州插手進來。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長、共產黨員譚平山對兩方意見作了折衷,並排除中共支持的人員/黨員參與。10月間,中共通過國民黨中央黨部派出共產黨員到梧州改組國民黨市黨部,才使梧州的工作有了進展[1]。
經過籌辦人員的努力,在廣西發展了300餘名國民黨員,然後正式選出省黨部籌委18人組成籌辦處。籌辦處主任覃超。其中有共產黨員陳勉恕,親共人士梁六度、陳立亞、黃家直、周錫桓。籌辦處成立後着手在各縣市發展國民黨員,成立區黨部、區分部和市縣黨部。至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已發展黨員 「十萬以上」,建立市縣黨部70餘個,選出全省代表大會代表112人。同時開展宣傳工作,在梧州、桂林辦國民黨機關報,在南寧、梧州辦宣傳員養成所,並為開展中共支持的工農運動做準備工作。在第一次省代大會之前,中共掌握的梧州市黨部和桂林的裴邦燾等代表曾提出應待廣州的國民黨二大召開後,再開廣西黨代會,以有利於中共。但這個建議被新桂系否決了[1]。
Remove ads
1926年1月1-15日,中國國民黨廣西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標誌着國共合作在廣西實現和中國國民黨廣西省黨部正式成立。大會決議將廣西政務按照黨國制的方式改組:「撤銷省議會和縣議會,以省黨部和縣黨部代替其職務」,表示擁護廣東國民政府的領導和奉行孫文的三民主義。李宗仁、黃紹竑、覃超分別在會議上作了軍事報告、政治報告和黨務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軍事報告、黨務報告以及農民運動問題等報告與撤銷各級議會的決議案。大會選舉李宗仁、黃紹竑等22人為國民黨廣西省黨部監察、執行兩委員,正式成立。會議發表了宣言,提出今後的任務是「提摯省民眾向國民革命方面工作」「努力於訓政時期之革命建設,以樹民治基礎」「執行嚴格之紀律以鞏固本黨之組織」[1][2][3]。
會議後,出於對聯俄容共和一黨體制的反對,流亡香港的前廣西省議會議長林繹發出通電抨擊新桂系解散舊各級議會,認為「國民黨人,充其量亦不過數十萬,桂人九百萬,隸於國民黨藉者,又占此數十萬中之幾分」,因此國民黨無法代表「桂人」,又認為新廣西政府助長「赤化」[4]。
第一次省代大會選出的省黨部監、執行員和候補委員22人中,中共指的「國民黨左派」有7名,占 31.6%,共產黨員1名(雷沛濤)。在1926年3月正式成立的省黨部7個部中,共產黨員陳勉恕擔任了青年部長,共青團員李省群任婦女部長,國民黨左派陳協五任農民部長,黃家直任工人部長,陳立亞任商民部長,還有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擔任了青年部、農民部和婦女部的秘書或幹事。藉助國民黨黨部的發展,中共在廣西地方得到了更多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新桂系通過大會在全省範圍內得到了各地鄉紳地方勢力的支持,逐漸排擠舊桂系時代留下的舊議會、自治會等政治勢力。
隨着1926年東蘭事件後廣西國共矛盾的白熱化,新桂系進一步排擠中共通過省一大擴展的影響力。利用中共在廣西發展組織較遲的優勢,又利用其軍事實力為後盾,向廣州中央索要黨務權力。由中共支持者主持的青年部、工人部、農民部和商民部,工作上受到新桂系的擠壓。到1926年9月,陳協五、陳勉恕、李省群被迫辭職,陳立亞被攻擊要開除其黨籍。李宗仁後來指廣西「除梧州黨部為少數共產黨滲透外,其他各級黨部極少共產黨分子摻雜期間。廣西省黨部中雖有幾位委員以左傾自命,然尚無真正共產黨人滲透」「黨務自然也由廣西當局斟酌地方情形,呈請中央核辦。誰知這一黨務獨立,日後竟獲意想不到的果」[1]。
1927年2月15日起,中國國民黨廣西第二次全省代表大會召開。大會從1926年底開始籌備。大會代表107人中,僅有數名中共的工農運動骨幹;選舉結果, 黃紹竑、黃旭初、伍廷題、盤珠祁、黃華表、葉光壹、俞作柏、李岱年、 黃同仇、曾象賢、馮冠倫等11人為省黨部執行委員;蘇民、劉嘉彤、葉懷青、李天和等人為候補執行委員;黃薊、朱朝森、陳錫珖、蒙民偉、黃崑山等5人為監察委員。在省黨部執行委員會中, 新設立的黨員訓練部部長由黃紹竑兼任,宣傳部長為黃華表,青年部長為盤珠祁,農民部長為俞作柏(俞不久辭職出走,由伍廷題繼任),工人部長為黃旭初,商民部長為馮冠倫,婦女部長為劉嘉彤, 組織部長為蘇民。經過新桂系的策劃,改組後的廣西省黨部中,20名監、執委候選人中不僅沒有一名共產黨員,而且一大時的幾名國民黨左派人士,除留下俞作柏一名作候選人外,其餘也被清除,此為新桂系此後在4月進行徹底「清黨」的先聲[5][6]。
1927年4月12日,坐鎮廣西的黃旭初響應上海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人的行動,在廣西響應四一二事變,舉行「清黨」。黃旭初成立了以其為首的廣西省臨時清黨委員會(後經南京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批准為廣西省清黨委員會),委員有黃旭初、朱朝森、黃華表、黃劍鳴、伍廷飈(旅長)、呂競存(後方七軍軍部副官長)、藍呈琪(後方七軍軍法處處長)等9人。大量進入國民黨省黨部的中共跨黨成員和支持者被捕殺或逃亡[6]。
1927年10月,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和各地黨部先後成立了黨務整理委員會,重新整理黨務,「以期組織嚴密」。廣西省黨部指派黃華表、李鏡寰、李岱年、歐仰羲、黎展材、黃同仇、毛振先、盧東山、 熊裕芳、黃寶麟、葉光亹、陳錫珖、葉懷清、馮冠倫、李先華、曾象賢、黃逖照為省黨務整理特派員,下分18個組,赴各地整理黨務,限定6個月左右完成[6]。
1929年1月,中國國民黨廣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7]。
1932年12月30日,中國國民黨廣西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成立第四屆執行、監察委員會。常務執委有黃旭初、王公度、黃鈞達;執委為李任仁、葉琪、黃同仇、韋永成,書記尹治。監察委員有李品仙、夏威、雷殷、陳錫珖、蔣培英[7]。
二戰後,1947年3月初,中國國民黨廣西省第五次代表大會開幕,新桂系與親中央的CC派分子展開角力,最後,羅廣福當選為書記長[8][7]。
1949年,國民黨廣西省黨部隨着中華民國和新桂系在廣西的崩潰而告終。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