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英語:The Fir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縮寫:FMAC),簡稱一測中心,是中國地震局直屬事業單位。該中心歷史可追溯至1968年11月[2]。一測中心負責全國地震大地形變(水準、跨斷層)測量技術研究、地震計量業務工作,亦同時承擔全國地震計量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地震計量站)職能。

事实速览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The First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成立時間 ...
Remove ads

歷史

1966年邢臺大地震後,國家測繪局開始組建以大地測量手段為主的「國家測繪局地震測量隊」[3]。1968年11月,根據有關部門決定,成立「國家測繪局地震測量隊革命委員會」,韓榮昌任地震測量隊革委會首任主任[4]。1970年,依據津黨字第084號文,調整組建「國家測繪總局地震測量隊」,測繪總局地震測量隊設立黨支部[4]。1971年,經津科黨第3號文批准,該隊不再由測繪總局直屬,重組設立「地震測量隊」[4]

1971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調整原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各個地震研究部門,調整組建「國家地震局」。國家地震局負責領導全國地震工作,開展地震觀測預報和科學研究[5]。該隊繼而調整為 「國家地震局地震測量隊」[4]。1978年,經中國地震局批准,更名為「國家地震局測量大隊」[4]。1989年,根據上級黨委決定,大隊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領導全隊紀檢監察工作[4]

1991年,國家地震局決定,組建「國家地震局第一地形變監測中心」,不再保留「國家地震局地震測量隊」,作為國家地震局直屬副局級事業單位[4]。1993年,依照震發黨[1993]042號及津黨函[1994]1號文,一測中心升格為正局級事業單位[4]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在其印發的《中國地震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決定將國家地震局改組為「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局設立「中國地震局第一地形變監測中心」[6][4]。2002年9月18日,《關於中國地震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批覆》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中國地震局第一地形變監測中心」更名為「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 [7][8]

2017年7月,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決定,將原屬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管理的地震計量業務劃歸一測中心管理,同時決定成立「國家地震計量站」,由全國地震計量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加掛牌子[9]。全國地震計量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國家地震計量站)設在地震局一測中心[9]

Remove ads

機構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下設16個工作部門,其中職能部門8個、業務部門7個、輔助部門1個[10][11]。一測中心機構設置情況如下,

業務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作為中國地震大地形變(水準、跨斷層)測量與地震計量的專門業務機構[12],以GNSS測量、區域精密水準測量、跨斷層形變測量、流動重力測量、地磁觀測、空間遙感技術、地球物理探測等技術手段,開展地震監測、預測、應急、防禦及科研等領域的防震減災工作[2][13]

一測中心擁有全國甲級測繪資質和地震安全性評價乙級資質,保有GPS接收機45台套,精密水準儀40餘台,重力儀地磁儀地質雷達、樁基檢測設備、SUN/JX4/MAPGIS工作站、數字化儀等一系列設備[2]。一測中心先後承擔了中國地殼運動網絡工程、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工程、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工程、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網絡、三峽庫區形變網監測和中國大陸地球物理背景場等多項國家級工程,參與了天津市電子經緯儀能力比對、大地形變測量規範(水準測量)編制項目、多種地球物理場動態圖像與強震預測試驗等科研項目[14][15][16],參加了1966年邢臺地震區域水準複測、汶川8.0級地震科學考察一等水準測量項目[15][17]。完成了地震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科學工程共計200餘項[2]。取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自然科學獎、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學基金獎50餘項[2]。一測中心同時在華北地區建有一批跨斷層水準觀測場地和台站水準觀測場地,用於華北地區地震前兆監測工作[15]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