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 (浙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簡稱紅十三軍,中國工農紅軍地方部隊之一。
概述
1928年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浙南地區的永嘉縣、瑞安縣、平陽縣、樂清縣、泰順縣、遂安縣、仙居縣等地先後爆發了多起大規模的農民武裝暴動,在此基礎上產生多支紅軍游擊隊。1930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軍委派胡公冕、劉蜚雄、金國祥等前往永嘉,成立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胡公冕任總指揮,劉蜚雄任參謀長,下轄3個支隊,共400餘人[1]。
1930年5月初,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浙南紅軍游擊隊在永嘉楓林統一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簡稱紅十三軍),由中共中央軍委統一指揮,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軍部設在永嘉縣楠溪鄉五尺村。軍部建立後,以永嘉西楠溪30多支紅軍游擊隊整編為紅一團,團長雷高升,政治委員金國祥,下轄3個大隊、3個直屬游擊隊及1個補充營,官兵3200人。以台州溫嶺縣塢根游擊隊為基礎,改編為紅二團,團長柳苦民,政治委員楊敬燮,下轄3個游擊大隊、1個直屬特務隊及天台游擊隊。紅三團由永康、縉雲、仙居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團長程仁謨,政治委員樓其團,政治部主任宋桓,下轄3個大隊、1個中隊。紅十三軍全盛時有6000餘人[2]。
1930年5月,蔣介石下令成立蘇浙皖三省「剿匪」總指揮部,調遣重兵對紅十三軍各部隊展開大規模清剿,並對紅軍主要地區進行大規模燒殺。在國民政府當局優勢兵力的進攻下,紅十三軍遭受了嚴重損失,部隊大部分被打散,軍長胡公冕及軍部外來幹部楊波等先後轉移到上海,一部分在永嘉、仙居、黃岩邊境堅持,分散進行游擊戰;另一部分分散隱蔽,等待時機。1932年5月「岩頭事件」後,紅十三軍徹底解體[3]。1935年,紅十三軍餘部加入粟裕、劉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4]。
Remove ads
戰鬥序列
1930年3月,浙南紅軍游擊隊時期
1930年5月至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時期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