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技證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科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科學院組建的中國科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以其營業部等證券類資產作價7億元改制,並聯合注資1.8億的山西交通投資公司等其他8位股東設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2002年9月25日,正式獲證監會批准設立,同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56億元。破產前共轄有23家證券營業部和13家服務部,總資產接近40億元,資產負債率逾70%。[1]
Remove ads
違規和虧損
中國科技證券自成立伊始便遭遇大股東占用巨額保證金、其他股東注資不實等問題。由於比較容易處置的資產早在1998年至2002年已由科技信託清理殆盡,留給科技證券的資產均是不良資產。科技證券還要應付從信託遺留下來的600多起法律糾紛、官司。而證券公司正常的投資銀行等業務,科技證券已無暇顧及,僅做過上海華聯商廈的承銷團成員,及一些小公司的財務顧問。自營業務沒有發展,只是承接了10多億由科技信託建倉做莊的股票。因此借新還舊、處置資產變現償還債務成為公司成立以來最主要的工作。此外,公司成立時,其他8家股東共注資的3億餘元多數屬於虛假注資。手段主要為科技信託公司向股東單位的關聯公司支付資金,之後股東單位出面向科技證券注資。或者股東單位到銀行貸款,科技信託擔保,以貸款資金向科技證券注資。到期後,由科技信託或科技證券歸還。同時,科技證券大量保證金被科技信託挪用,並承接了科技信託至少10億以上的以個人、機構委託理財、國債回購等各種名義的對外借款。2002年,證監會為了使新成立的科技證券儘量乾淨,否決了科技信託整體改制為科技證券的方案,而選擇了剝離設立方式。但科技證券與科技信託兩個公司一套人馬。科技信託將證券類資產剝離設立科技證券後,科技信託的領導班子和員工也轉入科技證券,信證改制過程中財務、人員沒有分離,使原來科技信託的負債轉化為科技證券的負債。在此過程中,證監會未曾對科技證券在人員、財務方面與信託不徹底分離現象進行有效干涉。巨額負債對應的有效資產僅有投入10億元的北京亞運村地區名人廣場等房地產,以及科技信託遺留下的自營業務。[2]
2004年,中國華融託管了德隆系旗下三家券商德恆證券、恆信證券和中富證券,並計劃注資作為綜合性券商的中科證券以託管上述三家券商的營業部。2005年,中科證券成為建銀投資首批註資拯救的券商。建投的方案是拿出35億元,用於收購其所有的資產,並幫助科技證券填平所挪用的客戶保證金缺口,而所欠的個人和機構委託理財債務,則通過2005年8月30日成立的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來償還。不過此方案最終被中國人民銀行穩定局否決,央行建議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進入,並引入外資進行重組。由於雙方對重組方案未達成一致,中科證券的重組工作改歸證監會主導。隨後證監會有意設立一家新證券公司,把科技證券的證券類資產注入新公司,把非證券類資產剝離至其他公司。原計劃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成為新公司的股東,中關村證券、廣東證券藉助新設立的平台一起整合。[1]2006年2月24日下午3點收市之後,由證監會深圳證監局特派員莊穆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帶領的20多位託管人員組成的託管現場工作組,分別來到中國科技證券位於北京名人廣場的總部及全國的23家營業部,宣布公司被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託管的決定。[3]公司員工於當日才得知消息,並在決定宣布後被要求暫時不得離開公司,以便進行相關交接工作。隨後來自央行、證監會、北京市政府、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等多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分別組成行政清理工作組和託管工作組等同時進駐,採取託管、清算一體化的模式進行風險處置。[4]根據中國科技證券2003年年報披露其總資產為36.6億元,股東權益15.8億元,全年營業收入達到2.02億元,實現稅前利潤2218萬元,但實際上經營出現問題,主要虧損包括占用客戶保證金16億多元、未兌付的個人委託理財款項近3億元、機構委託理財10億元等,資產負債率逾70%。[5]
Remove ads
安信證券
2006年8月18日,證監會批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以原廣東證券資產為核心,結合中關村證券和中國科技證券剝離後的優質資產設立安信證券。並獲得上交所、深交所會員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結算參與人資格,獲准開展證券經紀、財務顧問、承銷與保薦、自營、資產管理等多項業務。[6]9月28日,安信證券正式開業,其註冊資本為15.1億元,其中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出資15億元,占註冊資本的99.34%;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出資0.1億元,持股比例0.66%。[7]同時原屬於中國科技證券的19家營業部及4家證券服務部轉讓給安信證券,其餘營業部及證券服務部均關閉。[8]2006年11月,中科證券被撤銷證券業務許可,中科信隨後喪失其繼續存在的基礎,於2007年11月6日被中國銀監會依法予以撤銷,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組成清算組進駐公司實施清算工作。[9]
破產和處罰
中科證券最終將位於北京亞運村的所屬房產名人廣場以數億元高價售予中石油所屬公司用以償還債務。[10]2007年9月7日,中信證券受讓中國科技證券所持有華夏基金的3.55%股權,華夏基金自此成為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11]11月30日,中科證券破產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12]
2009年3月20日,因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挪用客戶債券、承諾保底收益的違規委託理財以及重慶營業部違法融資交易等問題,證監會對中科證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裁張鋼等4名責任人員分別給予警告,撤銷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並各處以8-10萬元不等的罰款,鑑於中科證券已經被撤銷證券業務許可,進入破產程序,不再給予責令關閉的行政處罰。[13]同日,證監會認定張鋼等5名責任人員為市場禁入者,3-10年內不得從事任何證券業務和擔任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也不得在其他任何從事證券業務的機構中任職。[14]
現代證券
作為韓國最大券商之一,韓國現代證券1998年即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在經歷中國股市的一波牛市行情並逐漸熟悉市場後,韓國現代證券開始尋找中國合作夥伴,謀求在中國證券市場更大的發展。現代證券選擇與中科信託積極接觸,但礙於中科證券的現實條件,雙方轉尋漸進合作。2001年3月,中科信託與現代證券旗下子公司現代信息合資成立神州新龍,為中科信託改制後成立的中科證券開發證券業務綜合平台,待系統開發完成並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後,收取交易手續費的25%。現代證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曲線涉足中國證券市場。但隨着中科信以及中科證券的關閉和撤銷,現代證券合資計劃事實破產。[15]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