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新羚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新羚属
Remove ads

中新羚屬學名Miotragocerus)是一類已滅絕的偶蹄類哺乳動物,屬於牛科。它們生存於中新世(瓦里西期(Vallesian)——托爾頓期,約1200萬至800萬年前)的歐洲小亞細亞

事实速览 科學分類, 種 ...
Remove ads

描述

中新羚屬與現生的半水生羚羊(如林羚屬水羚屬)非常相似,它們的身體後部非常高,而肩部區域較低矮,四肢細長,腳趾完全分開。中新羚屬的肩高約 1 米,體重約 80 公斤,大致與黇鹿相當,其在牛科動物中屬於中等體型。一些物種的口吻相對較短(如高德利中新羚),而其他物種的口吻較長(潘諾尼亞中新羚)。角相對堅固且拉長,向後螺旋並側面壓平。和與之相關的Tragoportax屬不同的是,中新羚屬的角有一個尖銳的龍骨突,但後外側的龍骨突幾乎沒有幾乎沒有。中新羚屬的牙齒牙冠相對較低,並帶有牙骨質。

Thumb
高德里中新羚的部分脊椎

分類

1928年,歐內斯特·斯特羅默(Ernest Stromer)根據在德國發現的化石遺骸首次描述了中新羚屬,模式種是慕尼黑中新羚,但另外兩個物種更為人所知:瓦里西期的潘諾尼亞中新羚,由於在歐洲許多地方(匈牙利、奧地利、德國、西班牙、摩爾多瓦、土耳其、格魯吉亞、烏克蘭)發現了大量化石遺骸而為人所知;而生存年代更接近現代的高德里中新羚(托爾頓期),其化石已在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法國、西班牙、烏克蘭和伊朗等地發現。高德里中新羚已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派克米羚亞屬,有時還被歸為Tragoportax屬。

潘諾尼亞中新羚有很發達的顳嵴,而高德里中新羚羊則沒有。這兩個物種之間的另一個顯著差異是角的形狀和長度,更古老的潘諾尼亞中新羚的角更長、更細。

一般認為中新羚屬和類似屬(如Tragoportax屬、南方藍牛羚屬Austroportax)、原羊角羚牛屬Protragocerus)和基普西基羚屬Kipsigicerus))是藍牛羚族中與現在的藍牛羚類似的牛科動物。然而,由於它們的外觀與現生藍牛羚的形態不同,它們被歸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即Tragocerini族。

下級分類:

  • Miotragocerus cyrenaicus
  • 慕尼黑中新羚 Miotragocerus monacensis模式種
  • 潘諾尼亞中新羚 Miotragocerus pannoniae
  • 派克米羚亞屬 M. (Pikermicerus)
    • 高德里中新羚 Miotragocerus (Pikermicerus) gaudryi
Thumb
中新羚屬的骨架化石
Thumb
中新羚屬的骨架繪圖
Remove ads

古生物地理學

中新羚屬先於Tragoportax屬出現,具有較少的衍生性狀(牙齒形態、角大小和兩性異形、體型);這些形態特徵表明,中新羚屬更適合生存於樹木繁茂的地區,社會性程度也低於Tragoportax屬。正因為如此,中新羚屬不僅可以在巴爾幹-伊朗一帶擴散,還可以在西歐最密集的植被棲息地擴散,而在這些地區,Tragoportax屬更為罕見。中新羚屬更適合吃樹葉[1][2],而Tragoportax屬更經常吃硬質草本植物。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