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詞中音脫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語音學中,詞中音脫落(英語:syncope)又稱字中音省略、中略[1],指一個詞內部音素消失的現象,尤指失去非重讀元音。在語言的歷時與共時分析中都很常見。其相反過程,即音素的增加,稱作插音。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 |
共時分析
共時分析研究語言史上同一時刻的語言現象,一般指現在。歷時分析則研究一種語言在時間上的狀態與音變模式。現代語言中,詞中音脫落主要見於詞形變化、詩歌和非正式講話中。
愛爾蘭語、希伯來語為代表的語言中,詞形變化可導致詞中音脫落:
- 部分動詞中
- imir「玩」應變為*imirím「我玩」,但-ím引發詞中音脫落,倒數第二個音節的元音i消失,因此imirim變為imrím。
- [כָּתַב] 錯誤:{{Lang}}:無效參數:|3=(幫助)「(他)寫了」變為[כָּתְבוּ] 錯誤:{{Lang}}:無效參數:|tr=(幫助)「(他們)寫了」,加第三人稱複數後綴־וּ時元音被省略。
- 部分名詞中
- inis「島」屬格應為*inise。但該詞路牌上卻為Baile na hInse,這也是i倒數第二個音節的元音i消失而產生的。
如果愛爾蘭語中的現在時詞根形式歷時上已發生過詞中音脫落,就不會發生共時詞中音脫落。
音素可出於韻律需要在作詩時臨時去除。
- 拉丁語commōverat >詩歌 commōrat 「他移動過」
- 英語 hastening > 詩歌 hast'ning
- 英語 heaven > 詩歌 heav'n
- 英語 over > 詩歌 o'er
- 英語 ever > 詩歌 e'er,常與 ere 「在...之前」混淆
口語中各種弱化基本也都屬於詞中音脫落。[2]
英語中的簡稱,如didn't、can't均是典型的詞中音脫落。
歷時分析
歷時語言學中,「詞中音脫落」常只限於非重讀元音的失落,如拉丁語calidus(重音位於第一個音節)在數種羅曼語中變為caldo。
- 古英語 hlāfweard > hlāford > 中古英語 loverd > 現代英語 lord /lɔːrd/
- 英語 Worcester, England|Worcester /ˈwʊs.tə/
- 英語 Gloucester /ˈɡlɒs.tə/
- 英語 Leicester /ˈlɛs.tə/
- 英語 Towcester /ˈtoʊs.tə/
- 英語 Godmanchester /ˈɡʌms.tə/(古語)
- 拉丁語cálidum > Italian caldo [ˈkaldo] 「熱」
- 拉丁語óculum > Italian occhio [ˈɔkkjo] 「目」
- 原始諾斯語 armaʀ > 古諾斯語 armr 「臂」
- 原始諾斯語bókiʀ > 古諾斯語 bǿkr 「書(複數)」
- 原始日耳曼語 [himinōz] 錯誤:{{Lang}}:無法辨識私有標籤 proto(幫助) > 古諾斯語 himnar 「天國(複數)」
一種已滅絕的美洲印第安語言通卡瓦語中,一個詞的第二個元音除非與複輔音或末輔音相鄰,否則都會被省略。[4]
另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