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等所得陷阱
國家發展的經濟瓶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等所得陷阱(英語:middle income trap)或中度所得陷阱,指一國依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所得水準後,經濟發展停滯,無法順利邁向更高所得水準的狀況。陷入中等所得陷阱中的國家,因薪資上漲,失去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既無法與低成本生產的他國競爭,亦無法進入高附加價值市場,以及加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
成因
一個國家,如果人均自然資源有限,而且工業發展不充分,它便會滯留於低收入國家之列,落入貧困陷阱。
類似的,若該國人均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工業發展不充分,則落入資源陷阱。假如該國的各方面優勢都差不多,它就會被夾在中等收入當中,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是較為普遍的發展陷阱[1]。
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指一個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並在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水準後,發展陷入停滯狀態。這個問題通常發生在發展中經濟體發現自己卡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和成本競爭力下降的中間,既無法與高技能創新的先進經濟體競爭,又無法與低收入低工資的經濟體在廉價生產製成品上相競爭。[2]
表現
通常,被困於中等收入水準的國家表現為:[3]
潛在對策
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有意見認為可確定發展戰略,引進嶄新生產工藝或技術,令新產品的競爭力足夠強,再對外尋找新市場,以保持出口增長。擴大內需也同等重要——生產商大量製造優質、創新的高附加值產品,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能用其增長的購買力來購買,一樣能幫助驅動經濟增長,並在此過程中從依賴廉價勞動力和資本的資源驅動型增長,轉移到基於高生產率和創新的增長。這就要求必須精準且有規劃遠見地投資基礎設施和教育。
人口超過2,000萬的經濟體中,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爲發達國家的例子, 包括中華民國和南韓[4][5]。例如韓國跨入先進國家的例子反映出建立高品質教育體系、鼓勵創新、支持科學技術突破之重要。[2]不過韓國在基礎科學與先進工業國家(如日本)尚有一段差距。如上所述,商業創新模式的成功與科學實力依然需要聯合搭配。
階段劃分
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按照人均GDP分為五個階段(按照2018年的美元匯率)
- 初期:世界銀行中低收入國家門檻——8000美元(4000-8000美元)
- 中前期:8000——10000美元
- 中期:10000美元——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2018年為12600美元)
- 中後期: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世界銀行高收入門檻*1.25(大約為12600-15750美元)
- 後期: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1.25——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1.5(大約為15750-18900美元)
若一個非資源性國家人均GDP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階段後期的最大值(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家門檻*1.5),便認為是成為了發達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人均名義GDP(以2021年為例)達20,000美元可做為發達國家最基礎的門檻。[6])
相關國家
南非和巴西,近幾十年來一直苦苦掙扎於世界銀行稱之為中等收入的行列(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10,000至12,000美元,按2010年物價)[7],被認爲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國家。
下列中高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停滯,被認為已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原創研究?]:
下列中等收入及中高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較快,被認為在未來需要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原創研究?]:
以下中高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曾經停滯不前,現在經濟增長已經恢復正常,有可能會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