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
军事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簡稱海官或海軍官校,是一所專門培育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的軍校,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基地,以「培育第一等人才,建設第一等海軍」為宗旨。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4年10月20日) |
歷史可追溯到清朝船政學堂,1947年於山東青島正式成立,於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高雄市。
校史沿革
- 福州馬尾海軍學校(原福建船政學堂,1928年煙臺海軍學校併入,1930年改名為海軍學校。1938年遷往貴州梓桐。1945年併入中央海軍軍官學校,1947年成為中華民國海軍官校)
- 黃埔海軍學校(1937年停辦,併入青島海軍學校)
- 青島海軍學校(1941年停辦。1945年重建為中央海軍訓練團,1947年併入中華民國海軍官校)
- 電雷學校(1938年停辦,併入青島海軍學校)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中華民國從清朝繼承了幾所海軍訓練學校。但是因軍閥割據的因素彼此各擁戰艦、各自為政,到國民政府統一時派系與省籍問題互相內鬥的現象極為嚴重。不過抗戰的爆發某種程度上成為國民政府整肅契機,過去所有派系因主戰艦被日軍消滅,沿海領土喪失,因此海軍通通搬遷到四川,海軍訓練單位只剩下由閩系控制的福州馬尾海軍學校。
同時,因租借法案的緣故,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便已得到美國首肯軍援船艦,這些武裝與接艦的人事裁定權成為國民政府重建海軍的重要籌碼。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創設海軍總司令部以直接規避過去閩系把持的海軍部,並打算創立一所不屬於任何省籍的海軍訓練學校。
Remove ads
1945年抗戰勝利,同年冬季國民政府在青島創設中央海軍訓練團。1946年2月25日,國民政府派海軍上校楊元忠至上海高昌廟接收汪精衛政權建立的海軍軍官學校,同時招收第一屆(39年班)海軍官校學生;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同時下令,將位於重慶的福州馬尾海軍學校併入海軍官校。1947年2月7日下午,海軍代總司令桂永清在台北披露:「中央海軍軍官學校決定設於青島」。2月26日中午,自台灣回到上海的桂永清,在接見中央社記者時說:「青島為我國理想海軍基地,現設有中央海軍訓練團,最近將上海方面之中央海軍軍官學校遷往青島,與訓練團合併成立中央海軍學校,以訓練海軍幹部為主,此事將迅速使其實現,上海亦將設立一機械學校。」3月17日,桂永清與海軍軍校副教育長魏濟民乘專機抵青,着手中央海軍訓練團與中央海軍軍官軍校合併事宜。7月21日,「海校遷青大致就緒,現有學員600陸續來青。」中央海軍軍官學校遷移青島,校長由蔣介石兼任,陳誠任副校長,海軍代總司令桂永清任教育長,副教育長魏濟民(海軍副參謀長)駐青主持校務,1947年4月15日起正式辦公。1947年9月以前海軍官校上海部分結束,學員計600名,除一部分已派赴艦上及工廠實習外,餘345名陸續來青,訓練單位分學生總隊、軍官訓練班、接收艦訓練班三部分。學生總隊9月1日正式在青開訓。海軍軍官學校設教育、訓導、總務三處,原中央海軍訓練團政治部主任陶滌亞任訓導處長,原海軍官校教育長楊元忠任教育處長,原中央海軍訓練團改為接艦訓練班,原中央海軍訓練團美國顧問團改為海軍軍官學校美國顧問團。學校以萊陽路1號為校本部,登州路原海軍學校校址為學生總隊校舍。自此,凡屬海軍軍官培訓,均集中在青島的海軍軍官學校,士兵培訓集中在台灣左營的海軍士兵學校,其他技術人員培訓在上海的海軍機械學校。海軍軍官學校首批面向全國招考216名高中學歷新生,學制為四年,兼習航海與輪機兩科。1947年10月18日,蔣介石以校長身份視察青島海軍軍官學校向學生訓話。
1949年4月,因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敗,政府決定將海軍官校自青島南遷至廈門。1949年9月,海軍官校南遷至臺灣高雄市左營區。

校徽、校旗
海軍官校校徽圖案中嵌中華民國國徽一枚,象徵堅定中心思想。雙錨外護,最外層為黃色嘉禾擁繞,象徵保衛海疆、衛護永久和平的使命。
歷任校長
Remove ads
教學單位
行政單位
中華民國國內學校策略聯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