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街山列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街山列島(英語:Middle Street Mountain Island),或東極島(英語:Dongji Island)是浙江省舟山群島東部的一組大型列島,介於岱衢洋(北)和黃大洋(南)之間,從大長塗山以東至兩兄弟嶼呈東西走向條狀排列。中街山列島為地理名,這是中國有人居住的最東端的邊境島嶼,故又名東極島。大部分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1],鎮政府駐地廟子湖島。
Remove ads
島嶼分布
共有大西寨、東寨、菜花、治治、小龜山、小板、黃興、廟子湖、青浜、西福山、東福山、四姐妹、兩兄弟等大小島嶼45個,其中黃興島、廟子湖島、青浜島、東福山等4個島嶼有常住居民。又有大妹妹、小妹妹等60個明礁、41個干出礁和24個暗礁,陸地總面積約13.60平方公里,東福山海拔324.3米為全列島最高點。
列島以小板門水道為界,小板島、小龜山以西(全部為無人島礁)隸屬岱山縣長塗鎮,大青山、黃興島以東的28個島嶼108個島礁(含4座有常住居民的島嶼)歸屬普陀區東極鎮[1]。島嶼土層較薄,岸線陡峭無灘涂,離大陸較遠,風浪大。周圍海域為中街山漁場。2006年國家海洋局(國海環字〔2006〕247號)批准建立國家級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2][3],並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開發利用區。
人文歷史
明清除海禁,居民內遷大陸。康熙、乾隆年間,浙閩漁民遷來定居,鄉風習俗隨之帶入,由於交往頻繁,習俗趨似。因迭經患難,互助之風盛傳,一家有事,眾人相助。漁民常與風浪搏鬥,性格豪爽強悍、好客大方,難胞避風島上,供餐宿,一家有客,全島接納。海上遇險必救,遇浮屍必撈,叫「拾元寶」。漁村生死無定,加漁霸、海盜、侵略者搶奪壓榨,孕育反抗精神。漁民語聲特高,齊聲呼和,號子響亮,集群生產,團結凝聚力強。亦有一人肇事,全船參加,船頭打群架。舊時貧困,衣着一覆體禦寒為主,民國時趨大而短,衣見肘、褲露膝。[4]
- 東極諸島多溫州、福建、寧波、台州祖籍[7]。
-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置東極鄉,隸屬定海縣第二區[8]。
-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8月18日,日軍侵占東極島北部泗礁島,同時封鎖東極諸島及舟山洋面。10月、11月,日軍先後有兩架航空母艦停泊在東極島北的岱衢洋海面,多架次飛機從此處起飛轟炸滬杭等地[9]。
-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日軍全面占領舟山群島,設立海軍基地[9]。日軍、偽軍時來東極諸島掃蕩,漁民飽受惶恐,抗日國民兵團、游擊隊也時來時往。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日軍懷疑東極漁民10餘人為游擊隊員,殘忍殺害[6]。
- 1942年10月2日,日軍滿載1,816名駐港英軍戰俘的里斯本丸在東極諸島海域沉沒,英俘跳海逃生遭遇日軍槍擊,東極島島民以沈品生、趙筱如、許毓蒿等為首援救了384名戰俘。10月3日至7日,日軍派5艘軍艦200餘日軍登陸東極諸島,挨家搜索並重新抓獲381名戰俘。3名戰俘被東極島民於10月9日護送至葫蘆島,成功躲避日偽、輾轉送至江西[10]、重慶[11]。之後,日軍迫使國民兵團第四大隊隊長王繼能投降[6],後將青浜島劃為「戒嚴區」。
- 1945年8月,抗戰勝利,10月恢復東極鄉公所,前鄉長陳順甫復任。1946年12月,沈品生當選鄉長[11]。
- 1949年8月,舟山戰役東福山守衛戰,舟山群島游擊支隊北撤,海防大隊撤往東福山。9月,國民政府海軍9艘艦艇抵達東極洋面,雙方激戰。最終海防大隊陣亡20餘人、被俘90人[6]。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