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丹妮爾·巴塞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丹妮·史密斯·巴塞特(英語:Dani Smith Bassett,約1981年[2]—)是美國物理學家和系統神經科學家,2014年麥克阿瑟獎學金最年輕得獎主[3][4],同時也是 2014 年斯隆獎學金得主 [5]。使用單數they/them/theirs為代詞[6][7]的丹妮目前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為生物工程、電氣與系統工程、物理與天文學、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學系的 J. Peter Skirkanich 教授[2][8][9][10],亦為聖達菲研究所的外聘教授 [11]。除了研究其他複雜的物理和生物系統之外,他的工作重點是將網路科學應用於人腦學習的研究[2]。 丹妮於2004 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學士學位,並分別於 2005 年和 2009 年取得劍橋大學的研究生證書和物理學博士學位 [8]

事实速览 丹妮爾·巴塞特, 出生 ...
Remove ads

職業生涯

丹妮於 2009 年至 2011 年成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並於2011 年至 2013 年成為該校的賽吉初級研究員。 丹妮目前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生物工程系的 J. Peter Skirkanich 教授 [3]

巴塞特的早期研究使用網路科學複雜系統的概念來理解大腦的組織方式,並發展了這些概念 [3]。他專注於大腦的「小世界」拓撲,意指網路、網路顯現密集局部聚類的方式,以及連結的存在如何使遠距離節點之間的通信路徑變短。 巴塞特的研究團隊將圖論中的數學概念應用於小世界分析,以量化皮質連接性。巴塞特所製作的小世界模型為如何理解大腦結構和功能引進了一種新方法[12]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