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烏克蘭語:Національне Антикорупційне Бюро України,縮寫:НАБУ)是烏克蘭的反腐敗執法機構。具有刑事偵查權但沒有公訴權[5]。


Remove ads
歷史
烏克蘭與歐盟經過多年談判,於2014年3月和6月分別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政治部分和經濟部分。歐洲議會和烏克蘭議會於同年9月同步批准協定,從而為烏克蘭加入歐盟打開通道。應歐盟方面要求,2014年烏克蘭政府開始進行包括強化反腐敗力度在內的大規模改革[6],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方面放寬簽證限制的前提要求[7],2015年10月1日成立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8][9][10],取代了2009年4月24日由尤利婭·季莫申科創辦的國家反腐敗委員會(烏克蘭語: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антикорупційний комітет)[11]。這被不少人視為與政壇腐敗作鬥爭的「破冰船」。這一機構有權調查涉腐的政府官員、法官和企業高管等,並將相關調查結果遞交至烏克蘭總檢察長,由後者對嫌疑人提起訴訟[12]。
該機構的資金來自美國與歐盟的官方援助[5]。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簽訂有共享情報協議[5]。
2020年10月28日,烏克蘭憲法法院裁決國家反腐敗局等機構「行為違憲」,2015年國家反腐敗局局長、第一副局長吉佐·烏赫拉瓦的任命是「非法任命」[13]。七國集團駐烏克蘭大使在10月29日的聯合聲明中批評烏克蘭憲法法院的裁決:「 [我們]對取消革命後的反腐敗改革的努力感到震驚」。10月30日總統澤連斯基向最高拉達提交了一項關於終止憲法法院當前成員權力的法案,並建議最高拉達認定烏克蘭憲法法院有關取消一系列反腐規定的決定是無效的[14]。總統澤連斯基要求國會議員支持該法案解職憲法法院全體法官,否則烏克蘭由於依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貸款而可能會耗盡資金。澤連斯基說到:「我們不會有錢……我們的預算會有很大的缺口……在議會中占少數的親俄羅斯和與寡頭掛鉤的國會議員有意通過向憲法法院提出上訴,以系統性的方式破壞烏克蘭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西方支持者的合作,以挑戰反腐敗機構的合法性。」憲法法院負責人表示,總統的這一舉措為憲法政變[14]。
2025年7月21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突擊搜查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辦公室,拘捕2名反腐敗局官員,並對15名員工進行搜查,當時傳出消息指行動是與針對一次交通違規行為進行的調查,但行動涉及的員工數量佔反腐敗局的絕大部份,被指刑同癱瘓單位運作。其後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和總檢察長辦公室的調查人員表示,調查重點是一名涉嫌犯下叛國罪的親俄國會議員[15]。
Remove ads
2025年7月22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以263票贊成、13票反對、13票棄權通過第12414號法案[16],法案允許由總統任命的檢察機關對向國會負責的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與特別反貪腐檢察官辦公室進行更直接的監督,日後2個機構的行動須經由總檢察長核准,總檢察長亦可撤銷2個機構進行的調查。法案被批評削弱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和特別反腐敗檢察官辦公室長期以來維持的機構自主性,並賦予總檢察長新的權力[17]。法案由執政人民公僕黨提出,獲在野黨全烏克蘭祖國聯盟和生活與和平平台的支持,而另一在野黨選民之聲黨則表示反對[18]。
法案的通過引發烏克蘭多個主要城市出現廣泛的抗議活動,在抗議活動中大批示威者呼籲總統澤連斯基運用總統否決權,否決相關爭議法案。但總統澤連斯基仍然在7月22日晚上,在示威聲音中簽署相關法案,並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法案的通過將令烏克蘭的反腐敗體制將發揮作用,同時亦能讓烏克蘭反腐敗局和特別反腐敗檢察官辦公室更有效運作[1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