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喬丹·尼利之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3年5月1日下午2:30左右,30歲無家可歸的黑人男子喬丹·尼利(Jordan Neely)在美國紐約市地鐵上遭24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白人退役軍人丹尼爾·潘尼(Daniel Penny)扼喉身亡,此外還有其他乘客參與了對尼利身體的壓制[1]。該事件被自由撰稿人胡安·阿爾貝托·巴斯克斯(Juan Alberto Vázquez)拍攝下來並發布於Facebook上[2],進而引發了美國社會一系列反響[3][4]

事件經過

事实速览 外部影片連結 ...

2023年5月1日下午,喬丹·尼利在紐約地鐵第二大道車站登上北行的F線列車,隨即開始四處亂扔垃圾並對乘客大喊大叫。目擊者胡安·阿爾貝托·巴斯克斯稱尼利大喊道:「我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我受夠了。我不介意入獄和終身監禁。我準備好去死了。」[5]他還脫下了自己的黑色夾克扔到地上,嚇得旁邊的乘客紛紛起身避讓[6]。就在這時,丹尼爾·潘尼來到尼利的身後對其鎖喉,兩人都倒到地上。警方在下午2點26分接到了首通報警電話,報告地鐵上發生了肢體衝突。2點27分,又有兩通報警,一通報告列車上有人威脅乘客,另一通稱當事人手持刀或槍。2點29分和30分,警方又接到兩通報警。[6]

當列車到達下一站百老匯-拉法葉街車站時,乘客紛紛跑出車門站到站台上,還有些人大喊報警,此時還有一人在協助潘尼,壓制住尼利的手臂。有人拉住了車門以阻止列車繼續前進。之後目擊者巴斯克斯開始錄像。當尼利掙扎時,第三人介入,與之發生身體接觸,在錄像約1分30秒時脫離接觸。當巴斯克斯進行到2分多鐘時,尼利開始變得無力。在巴斯克斯的錄像接近3分鐘時,潘尼和另一名壓制者才鬆開尼利,此時尼利已經沒有反應了。[2][6]

紐約市消防局在下午2點39分接到求救電話,並在7分鐘後趕到現場[7]。紐約市法醫辦公室之後裁定尼利的死因為頸部受壓的他殺[8]

目擊者巴斯克斯的錄像持續了3分48秒。根據巴斯克斯的說法,鎖喉持續了長達15分鐘[9]。紐約市市長艾瑞克·亞當斯則表示警方和急救人員在接到首通報案的6分鐘後就趕到了現場,但已經無力救活尼利[10]

Remove ads

當事者

喬丹·尼利

喬丹·莫里斯·凱恩·尼利(英語:Jordan Maurice Caine Neely,1992年12月18日—2023年5月1日)是黑人男性,在新澤西州貝永長大。2007年,在他14歲那年,他的母親克里斯汀·尼利(Christine Neely)在家中被男友殺害並棄屍於路邊的手提箱中。尼利受到母親之死的影響,遭受心理健康問題[11][12]

尼利從曼哈頓的華盛頓歐文高中退學,之後在地鐵和街頭從事邁克爾·傑克遜模仿表演,並陷入無家可歸的狀態。在2013年至2021年間,尼利有42次被捕記錄,包括四次涉嫌毆打,其他則涉及交通欺詐和非法侵入。[13][14]。社區服務人員表示尼利使用合成大麻素,2019年6月,一名社區服務人員注意到尼利的體重明顯減輕,並且可以站着睡覺[15]。2021年11月,尼利在街道上揍了一名67歲的婦女,他被判入獄15個月。2023年2月9日,尼利對毆打婦女事件認罪,在律師的幫助下,他的入獄15個月被改成在治療機構呆夠15個月並不碰毒品。結果他在治療機構呆了13天後就逃跑了,法官因此簽發了逮捕令[15]

丹尼爾·潘尼

丹尼爾·潘尼(英語:Daniel Penny)是來自紐約長島的白人男性,時年24歲,祖上為意大利移民。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過4年,軍銜至中士,2021年6月退伍。在服役期間隨第22海軍陸戰遠征隊英語22nd 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進行過2次部署,任務地區包括科威特、巴林、阿曼、約旦、希臘、西班牙和伊朗海岸。潘尼在退伍後學習建築,事發時,他正搭乘地鐵從學校前往曼哈頓的健身房[16]

司法程序

2023年5月1日事發當天,丹尼爾·潘尼被警方帶去訊問,數小時後在未被指控的情況下釋放。2023年5月11日,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聲明將對丹尼爾·潘尼提出二級過失殺人罪的指控[17]。5月12日,潘尼向警方自首,在數小時後以10萬美元的保釋金保釋[18]

2024年12月6日,潘尼的二級殺人罪指控因陪審團意見未能達成一致而被撤銷;[19]2024年12月10日,潘尼的過失致死罪指控被宣判無罪。[20]

各方反應

此次事件在紐約市引發了數日的抗議示威,抗議者呼籲逮捕丹尼爾·潘尼,還呼喊口號「Black lives matter」和「The homeless matter」[21][3][4]

紐約市市長、前警官艾瑞克·亞當斯表示「任何生命損失都是悲慘的」,並避開了進一步的評論[22]。之後又改變了措辭,表示此次事件是「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並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幫助遭受心理健康危機的人們[23]

紐約州州長凱西·霍赫爾起先含糊地評論稱「行為是有後果的」,一天後收回了評論,表示尼利的家人應該得到正義[22][24]

白宮方面呼籲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24]

Black Lives Matter全球網絡基金會英語Black Lives Matter Global Network Foundation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美國國際特赦組織英語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等要求追查潘尼責任,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稱尼利之死是「不人道的私刑正義的最新例證」[25][26]

支持潘尼的人們在GiveSendGo發起法律辯護的籌款活動。截至2023年5月21日,已籌集了超過260萬美元,成為該網站史上第二大籌款活動[27]。不少共和黨人表達了對潘尼的支持,羅恩·德桑蒂斯表揚其為好撒馬利亞人[28][29]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