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喬治·珀爾
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喬治·珀爾(英語:George Perle,1915年5月6日—2009年1月23日),美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生於新澤西州貝永,畢業於德保羅大學,曾以私人學生身份跟隨克熱內克學習。二戰時加入過美軍。1956年在紐約大學獲博士學位。他的音樂創作受第二維也納樂派影響,但並未直接照搬該樂派的十二音技法,而是自創了一套「十二音調性(twelve-tone tonality)」。他還是研究貝爾格的權威,1968年與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一同創辦「貝爾格社團」。1986年獲普利策獎。1989年至1991年任舊金山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2009年在紐約逝世。他作有多部室內樂曲,代表作有第四木管五重奏、鋼琴與室內樂隊《小夜曲III》、大提琴曲《希伯來旋律》等。著作包括《十二音調性》《序列音樂寫作與無調性:勛伯格、貝爾格與韋伯恩音樂介紹》等。[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2月6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2月6日) |
Remove ads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