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嶷山舜帝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嶷山舜帝陵位於湖南省寧遠縣南30公里九嶷山,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舜的陵墓[1],是全國兩座舜帝陵之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8月1日) |
2011年,舜帝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201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嶷山舜帝陵併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廟遺址[3]。因山有九峰相似而得名,峰景奇妙。陵墓前建廟,後設碑亭一座,亭內豎隸書「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座。附近有石雕俑群。
Remove ads
歷史
堯讓位給舜之後,又諮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特別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樂業。故受萬民擁戴。舜死後葬於鳴條崗[4]。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帝陵廟最早建於九嶷山的太陽溪畔(即今九疑河流經稱為「太陽洞」的一段河岸)。舜帝陵廟又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後毀於元末戰火中。
明洪武四年(1371年),遷建於舜源峰下。當時的人們以九嶷山首峰舜源峰為陵山,將陵廟合為一處。正德元年(1506年),鄉人重建。但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地震中又遭毀壞。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安邑縣令吳愈再次重建。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的大地震中又為瓦礫,僅存正殿。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在鄉人王步洲等倡導下,重建舜廟。
陵廟歷經明清兩個朝代四次修葺,有儀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及東西朝房,祭碑房等建築群,規模宏大。
民國24年,一場大火燒了正殿;1962年,又一次被火焚了寢殿與拜殿,所余建築也牆裂木朽岌岌可危。
195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以後,由湖南省各級省市縣政府籌資,發動社會各界募捐對舜帝陵廟進行了全面的修復,至1998年底竣工,基本恢復清初建的原貌,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舜帝陵廟。整個陵廟占地500多畝,其中建築占地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建有山門、午門、拜殿、正殿、寢殿、朝房、祭碑房、神道及石像等。
Remove ads
舜帝祭典
舜帝祭典始於大禹祭祀舜帝陵,後秦始皇、漢武帝等亦南望九嶷山遙祭舜帝陵。南朝宋武帝曾遣張邵、顏延之赴九嶷祭山祭舜,唐玄宗曾遣張九齡赴九嶷祭山祭舜,今存祭文。明朱元璋親自製定御祭舜帝祭典,遣翰林院編修雷燧赴九嶷山祭舜,有明一代御祭共15次。清代承襲明制,御祭共45次。民國省祭共4次。今存清代祭祀碑30方,民國祭祀碑4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80年代,存在民間零星祭舜。90年代舜帝陵重修後,共有10次較大祭祀,其中省祭2次,市祭2次,縣祭3次,民間團體祭3次,其後祭祀漸多。今舜帝祭典除傳統祭典儀式外,還加入現代的獻花籃、鞠躬禮、民俗表演等內容,整個祭祀儀式包括:迎賓儀式、導引儀式、祭典儀式、瞻仰儀式、謁陵儀式和祭文碑揭碑儀式。[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