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是指中華民國於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教時,統一由成功大學教授王濟昌為新建國民中學設計的教室,當時全臺灣省[a]新建的國民中學幾乎都使用這款設計興建。[1]因其建築特色,又有「折版式屋頂校舍」的稱呼。[2]
背景

1968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指示在臺北市、臺灣省以及福建省金門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大量新建國民中學,臺灣省境內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負責。[1]
為讓建築快速完成,全臺灣省[b]新成立的國民中學建築皆由省教育廳委託臺灣省立成功大學(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設計[3],成大建築系方面交由教授王濟昌負責設計[1]。當時,全臺灣僅陽明山管理局轄下明德國中、新民國中、至善國中及陽明國中四所學校校舍的建築,交由與陽管局局長潘其武熟識的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4]
為了讓全省的學校能夠了解其規劃、設計,省政府教育廳編製《學校建築規劃及設計注意事項》,作為推動九年國教建築設計之標準,並於1968年3月28、29日辦理臺灣省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新建國民中學校舍工程人員研討會。[4]
建築
王濟昌設計了10種設計圖[5];可以分為一層樓、二層樓和三層樓式的建築,並皆具有「折版式屋頂」(波浪式屋頂)[2][6]、屋頂正立面為三角形等特色、大面開窗。二層樓、三層樓建築也具有懸臂式走廊[1][7]、垃圾垂直運輸通道等特色。
分布
目前全臺灣仍有多所國中擁有此款教室,如雲林縣內就還有16間學校、大約30棟這種建築[8]。
-
雲林縣立土庫國民中學自強樓南棟。
-
土庫國中自強樓南棟。本款建築多使用懸臂工法,走廊單邊缺乏樑柱[1]。
-
臺中縣立光復國民中學因九二一大地震而震毀的校舍。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