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結農會穀倉

位於台灣宜蘭縣五結鄉三興村二結車站旁的建築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結農會穀倉map
Remove ads

24.705464°N 121.774733°E / 24.705464; 121.774733

事实速览 二結農會穀倉, 別稱 ...

二結農會穀倉,位於台灣宜蘭縣五結鄉三興村二結車站旁,1928年到1935年間興建,1993年停用,列縣定古蹟後自2001年起作農業文化館來活化。

緣由

五結鄉因蘭陽溪之利,農田肥沃[1]。1924年,宜蘭線全線通車後,二結車站成為蘭陽溪南岸地區的農產品集散中心[2]。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今五結鄉農會)便於1928年先在旁邊設立二結第三事務所,至1935年陸續增建儲穀倉庫和碾米工廠[3]

建物

Thumb
西側
Thumb
東側

二結農會穀倉隔著鐵道與二結車站相望[3]。含主體建築地面層面積約二百坪、樓地板面積二百七十坪的三千三百六十平方公尺土地屬臺鐵所有[4]

事務所為日式廳舍洗石子建築,室內近兩層樓[5]。屋瓦原為日本黑瓦,後改水泥瓦[4]。農民繳糧前會先來此登記、秤重,再放入儲穀倉庫[5]

儲穀倉庫為二層樓高的和洋風格磚造建物[3],外牆寫有「保證責任利澤簡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農業倉庫」字樣[1]。內部有十個倉槽[2],木造均採最上等的檜木材質[3]。此建物與已被拆除的頭城鄉頭圍穀倉形似[5],後者為台灣總督府營繕科技士宋祖平設計[6]。一說二結農會穀倉的設計者也為同一人[3][5]。宋祖平會在屋頂中脊設計氣樓,並有當時屬於先進的防火、防濕、防熱及防鼠害的功能[6]

Thumb
木造碾米機

碾米工廠屋頂原為紅瓦[4],結構為樓高三層的木構架[5],牆壁有開口來讓粗糠流出[4]。在內部上,其木造碾米機還是宜蘭保留最大的[7],並在地上挖有溝槽以作輸送[4]。據曾任三興村村長的沈福助回憶,他早年經營碾米事業,每日可來此搬運一、兩百包稻穀[8]。二次大戰期間,蘭陽溪南岸的稻穀經過此碾米工廠精製後,會轉運到台北各地或經基隆港輸往日本或南洋[3]

Remove ads

保存

Thumb
儲穀倉庫一樓
Thumb
儲穀倉庫二樓

1993年,五結鄉農會在孝威村另建大型的糧肥倉庫,原有的二結農會穀倉便停用[5][9]。次年,有古蹟資格的頭圍穀倉在縣府爭取保留下,依然被頭城鄉農會拆除,引起文資界惋惜[6]。 為避免二結農會穀倉在申請古蹟前被破壞,林奠鴻等居民低調收集資料給宜蘭縣文化局,並依程序完成審查後,當天才通知五結鄉農會到場陳述意見[2]。1998年7月3日,縣政府召開古蹟評鑑審議會議上,五結鄉農會總幹事李林欽表示農會對這此穀倉有很深的感情、對列為古蹟任觀其成,最終評鑑委員一致同意列為古蹟[9]。縣文化局花費新台幣六百八十九萬元,以購買此倉庫作古蹟保留[10]

2001年12月27日,二結農會穀倉以「二結庄生活文化館」之名開幕作活化,五結鄉農會理事長吳木燦、總幹事李林欽、二結辦事處主任林炳焜、三興村長沈福助、三興社區理事長賴太和等出席[8]。2011年10月23日,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理事長林奠鴻帶領會員以「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之名揭牌啟用[7]。日後,穀倉之西側廊、東側走廊分別作為商店、展示空間[3]。地方居民也會向耆老請教相關歷史,以在此服務[1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