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於仕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於仕廉(1560年—1645年),字元貞,號振方,直隸鎮江府金壇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萬曆十三年(1585年)乙酉應天鄉試十五名,萬曆十四年(1586年)聯捷丙戌科會試一百五十五名,登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1][2]。大理寺觀政,十五年授戶部雲南司主事,二十年升郎中,分管通州糧儲,建城浚河。二十三年出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分守萊州,倡議築城[3],二十四年升俸一級,二十六年升陝西左參政。三十年以疾乞養歸里,家居十年,三十九年起用為浙江按察使,四十一年升江西右布政使,四十二年升廣西左布政使,四十七年升南京太僕寺卿,天啓元年正月升南京通政使,十月升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儲,三年八月以病請告調理[4]。
著作
有《職掌錄》。
家族
曾祖於鎰,號契玄,成化甲午舉人,曾任萬載知縣,以長子於湛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父於溍(1512年-1585年),曾任東平州判[5];父於東(於束),庠生,贈左布政使。母馮氏(?-1566年)[6];繼母張氏。有五子:仕廉、台㶵、天㬎、祖焄、中灻。重慶下。兄於明照(舉人)、於光烈(監生)、於文熙(戶部郎中)、于孔兼(九江府推官)、於廷爕(舉人)、於斗聯、於泰衡,俱監生;於鼎勲。弟於士鰲(庠生)、於樹勲(庠生)、於賛燕、於賓燕、於台㶵、於興庶、於天㬎、於祖㬎、於定僉、於仁熟、於恭默、於式美、於天然、於幼然、於昌庶、於福謙、於功燕[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