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于謙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谦墓map
Remove ads

于謙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南岸的三台山山麓,是明朝兵部尚書于謙的墓葬。該墓於明朝天順三年(1459年)建成,最早在于氏家族祖墳內。弘治二年(1489年)時在墓旁建旌功祠。文化大革命期間,于謙墓區的地表建築幾乎被全毀。1982年,于謙墓重修並重立墓碑。該墓坐西朝東,墓冢呈馬蹄形,墓前建有墓道,墓道兩側安放有六對石像生。2006年,于謙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事实速览 于謙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歷史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明朝錢塘(今杭州)人[1]土木堡之變後,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與眾臣推舉朱祁鈺為帝[2],並率軍成功抵禦了瓦剌的入侵[3]。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 ,明英宗返回北京,被景泰帝朱祁鈺將禁錮於皇城南宮。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以「謀逆罪」逮捕于謙並將其殺害[4]。于謙死後,都督同知陳逵為其收屍並安葬。天順三年(1459年),于謙靈柩由他的女婿朱驥遷葬於杭州三台山麓的祖墳中[a],初建時有7座墳墓,于謙墓居中,墓道兩側建有石翁仲、石獸,墓道上建有牌坊。成化初年,于謙之子于冕為其父上疏伸冤,得到詔復官職。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下令在于謙墓旁修建旌功祠,是為于謙祠[1]。萬曆年間,時任浙江巡撫傅孟春重修于謙祠[b]清朝同治八年,于謙祠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于謙墓區的地面建築除于謙祠外幾乎被全毀。1982年,于謙墓得以重建,原有的7座墳墓僅重建了于謙墓,墓碑由沙孟海題寫[1]。1998年,于謙墓的墓道旁重建石像生,其形制仿照明代制度[4]

Remove ads

結構

Thumb
于謙墓舊照,杭州二我軒照相館攝於1911年。

于謙墓所在墓區寬23米,長約30米。墓冢坐西朝東,呈馬蹄形,前方樹有一座墓碑,上方刻有「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字樣。墓前有石雕供桌、燭台、香爐等祭祀用具。台基前左右各有一座石構碑亭,碑亭之間建有一座兩層三間的明式墓門。門外為長90米的墓道,墓道旁共立有6對石像生,墓道最前端立有一座三門四柱的石牌坊,坊額題有「熱血春秋」四字。其旁為于謙祠,其內有介紹于謙生平的展覽,現存建築有門廳、正殿和後殿等,其中正殿面闊五間,寬21.8米,進深14.15米;後殿尚存明弘治年間的《旌功祠碑記》、嘉靖二十年(1541年)《旌功祠重修碑》等碑。[1][7]:273-274

紀念與保護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于謙墓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998年,于謙墓和于謙祠均得到了整修[8]。2006年,于謙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2007年,杭州社會各界人士在于謙墓紀念于謙蒙難550周年[10]

Thumb
旌功祠大門
Thumb
旌功祠正殿
Thumb
旌功祠碑廊
Thumb
牌坊
Thumb
墓道與石像生
Thumb
墓冢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