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互聯網的未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互聯網的未來》,全稱為《互聯網的未來:以及如何阻止它[1]》(英語: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and How to Stop it)是一部由哈佛大學伯克曼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喬納森·齊特林於2008年經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的互聯網著作[2],該部著作是喬納森·齊特林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狀況的思索與預測的結晶,闡述了他對網絡未來歧路的判斷。

事实速览 互聯網的未來, 作者 ...

內容簡介

齊特林認為,互聯網將不再是可繁殖的、開放的個人計算機附着在可繁殖的網絡空間之中,「未來是一個不可繁殖的封閉設備被捆綁在一個受控制的網絡上」[3]。如果不加以阻止,互聯網這趟列車將失控而墜入斷崖;如果掌握好平衡及時調整方向,則可免墜深淵[4]。齊特林在書中給出了出人意料的論斷:互聯網的創新或將被Google、Facebook、蘋果等互聯網巨頭扼殺。他向讀者預示了這樣一種互聯網「9·11劫難」的可能性[5]。齊特林在《互聯網的未來》一書中披露,政府在限制互聯網接入以阻擋黑客襲擊的同時,也在將互聯網變成監視民眾生活的工具。而網絡安全隱患使得互聯網逐漸走向了封閉,甚至變成了政府監控民眾生活的工具。

核心觀點

  • Facebook類型的封閉式社交網絡、iPhone、Xbox、TiVo以及黑莓等類似黑盒的產品以及號稱「不作惡」的Google公司的出現,對互聯網的過度約束和對互聯網安全的擔心將摧毀此前網絡世界所建立的開放、創新的精神。從而把用戶變成了單純被動的技術使用者;
  • 簡單、開放的架構是互聯網之所以成功的關鍵,然而這也正是其缺陷所在;
  • 社會應該抵制互聯網審查管制,要提倡互聯網用戶之間的信任;
  • 當務之急是拯救互聯網,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人類社會對互聯網態度的轉變。

引發思考

2010年,《連線》雜誌總編克瑞斯·安德森曾斷言「Web已死 Internet永生」,引發了關於互聯網前途的大討論。事實上,這並非互聯網學者第一次公開討論互聯網的未來。2008年出版的《互聯網的未來》)算得上早期研討互聯網前途的專著,書中闡釋了齊特林對互聯網未來歧路的深切擔憂。勞倫斯·萊斯格喬納森·齊特林克瑞斯·安德森等人的著作與言論引發了輿論對互聯網開放互聯網控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互聯網自由互聯網安全之間的討論[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