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氯化鈮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氯化鈮(化學式:NbCl5)是製備其他鈮化合物的常用原料。室溫下它為白色結晶,加熱到183°C時轉變為黃色,熔融時變為橙紅色。易水解為NbOCl3,在潮濕空氣中冒煙。
五氯化鈮由金屬鈮與稀釋的氯氣在300-350°C下反應得到,通過升華純化。沒有碳存在時,五氧化二鈮直接氯化生成NbOCl3;有碳存在下反應,反應生成的是NbCl5和NbOCl3的混合物。比較純的五氯化鈮可通過鈮的硫化物與氯氣反應製備。
Remove ads
結構
固態的五氯化鈮為二聚體,含有兩個氯橋連的結構,見右圖及下圖。每個鈮原子都為六配位變形八面體構型,兩個橋鍵長為256pm,平鍵鍵長225pm,直鍵鍵長229.2pm。直鍵向內變形,與兩個氯橋組成的平面形成的角度為83.7°,氯橋的Nb-Cl-Nb鍵角為101.3°。Nb-Nb距離較長,為398.8pm,不足以產生金屬-金屬相互作用。[1]
相似的五溴化鈮、五氯化鉭、五溴化鉭等也都採取這種結構。氣態時的五氯化鈮是單分子的。
用途
五氯化鈮是有機合成中的路易斯酸,可以催化烯烴發生羰基Ene反應和Diels-Alder反應。
它與某些吡咯烷反應得到N-酰基亞胺鹽,後者可以進一步與烯丙基三甲基硅、吲哚、烯醇硅醚等親核試劑反應,如下例。[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