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奧努夫里耶維奇·科瓦列夫斯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奧努夫里耶維奇·科瓦列夫斯基(1840年11月7日—1901年),沙俄胚胎學家、達爾文主義者。[1][2][3][4]比較胚胎學、實驗組織學和進化組織學創始人。
生平
1863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1890年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868年起為喀山大學教授。1869年起為基輔大學教授。1874年起任新俄羅斯帝國大學(今敖德薩大學)教授。1891-1894年任彼得堡大學教授。1892-1901年任塞瓦斯托波爾生物實驗研究所所長。
他的研究證明了所有多細胞動物發育的同一性:都有原腸胚形成時期。[1][2][3][4]並闡明某些動物(文昌魚、海鞘綱等)在動物系中的地位;記述了櫛水母綱、棘皮動物門和昆蟲綱的胚層。對許多無脊椎動物的排泄器官和淋巴器官進行了比較生理學研究。發表了八十多種著作,主要有《蛞蝓魚(文昌魚)的進化史》、《箒蟲的解剖學和進化史》等。
他的弟弟弗拉基米爾·奧努夫里耶維奇·科瓦列夫斯基是著名古生物學家。
Remove ads
學術成就

科瓦列夫斯基發現尾索動物並不屬於軟體動物,尾索動物在幼體時有一條脊索與咽裂,類似於脊椎動物。並且,這些結構在胚胎時從同一胚層發育。從而,科瓦列夫斯基認為尾索動物應與脊椎動物合併為脊索動物。十九世紀動物學轉而承認胚胎學屬於進化論科學,聯繫了系統發生樹與同源,預示了演化發育生物學。[5]

書目
- Kowalevsky, A. Les Hedylidés, étude anatomique. Zapiski Imperatorskoi Akademii Nauk. 1901, 12: 1–3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