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里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历山大·里博
Remove ads

亞歷山大-費歷克斯-約瑟夫·里博Alexandre-Félix-Joseph Ribot法語發音:[alɛksɑ̃dʁ ʁibo]; 1842年2月7日—1923年1月13日),法國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家,曾4度出任法國總理

事实速览 亞歷山大·里博Alexandre Ribot, 前任 ...
Remove ads

生平

里博出生於加來海峽省聖奧梅爾,畢業於巴黎大學法律系。他是比較立法學會(Sociéte de legislation comparée)倡導者和創始人之一。1875年和1876年期間,他先後在司法部擔任刑事事務主任和刑事局局長。1878年他被推選為眾議院中加來海峽省的代表(眾議員)。里博是一個溫和派共和主義者,並具有財政金融方面的專長。1885年10月他失去了議會席位,但1887年又再度成為加來海峽省代表,1909年被選入參議院。1890年3月至1892年2月擔任外交部長,提議與俄國恢復友好關係,醞釀成熟後於1894年締結為聯盟。1892年12月6日成為總理時,又兼任外交部長,但4個月後,他的政府即因巴拿馬運河醜聞而垮台。

1895年1月26日,里博再度出任總理,並兼財政部長,發起對馬達加斯加的遠征,並在該地建立保護國,但卻再度因財政醜聞而被迫去職。

1896—1914年裡博身為反對黨,他於1906年成為法蘭西學術院的院士。1909年當選為加來海峽省的參議員,在位上他特別關注外交政策。1914年6月曾短暫任總理,這個政府垮台後,他被任命為司法部長,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再度出任財政部長,並擔任此職達兩年以上。1917年3月—9月,他又任總理和外交部長,他的最為重要的舉措是在該年5月任命菲利普·貝當將軍為法國陸軍總司令。

尼韋勒攻勢失敗導致法國士兵譁變,里博辭去總理職務,陸軍部長保羅·潘勒韋接任,里博繼續作為外交部長,一個月後辭職。

聖奧梅爾主要的語法學校(公立中學)亞歷山大·里博公立中學(Lycée Alexandre Ribot)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Remove ads

參考

更多信息 官銜 ...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