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他那修信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他那修信經(或譯亞大納西信經阿塔拿修信經亞大納修信經亞大那西烏斯信經亞達納修信經阿塔納修斯信經阿達拉修信經等),又稱得救經,是基督宗教傳統三大信經之一,除有拉丁文版本外,尚有希臘文版本[1]。此信經比另外兩大信經在教義的闡述上更加清晰、詳細及嚴謹,且直接引用許多聖經用語。

概要

據說此信經是出自亞他那修(4世紀)之手,因而極具權威性。現代大多數的聖經研究學者認為此信經最早曾在公元五世紀流傳於高盧南部的拉丁教會中,但完整的則見於9世紀。在17世紀時,天主教學者Voss已宣稱此信經並非出於亞他那修之手,文中更未使用亞他那修最為強調的「本體相同」(Homoousia)一詞。

近代學者凱利(J.N.D.Kelly)認為此信經反映了關於基督論到底是二位一體、一位一體、二位二體等的爭論,故應是針對涅斯多留主義而作,其著作年代應在428年之後,不是亞他那修編纂的,只是藉由他的盛名而訂的名稱。

馬丁路德甚至視此信經為使徒之後最重要的基督教文獻。近代許多信條(例如:奧斯堡信條與比利時信條)皆直接引用此信經內容作為教義的最高準則。不論天主教基督新教都接受此信經為主要信仰宣告內容之一[2]

亞他那修信經內,根據以前的信經加入奧古斯丁等教父的觀點,即是聖靈不僅是出於聖父,也出自聖子,也就是所謂的聖靈「雙出說」[3]

此信經是以詩體寫成,共四十四句教條,可分兩部份:

  • 第一部份 以三位一體為主題,是依據奧古斯丁的神學寫成。
  • 第二部份 強調基督的神人二性,道成肉身及救贖。

在當時教會中最主要的功能有三:

  • 在公共崇拜中使用。
  • 作為教會教導的指引及基準。
  • 其清楚的教義可用於抵制撒伯流、阿波林、亞利烏及猶提乾等異端[4]
Remove ads

經文內容

更多信息 拉丁語原文, 漢語譯文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