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介休文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介休文廟創建於唐咸亨三年(672年),舊在縣署以東。元初毀於兵火。至元元年(1264年),知縣閻梅將縣城東南隅一處民居改為供奉孔子的地點。至元八年(1271年),知縣梁天翔開始重建大成殿,及東西廡各七間。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重修,四十二年(1614年),知縣孫瓚在大成殿左右建騰蛟樓、起鳳樓,及神廚、神庫。清代又重建。現代先後為介休中學、介休二中、實驗二小使用[1]。
建築
介休文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732平方米,現存中路中軸線上的櫺星門、大成殿,及兩側的東西廊廡,騰蛟樓、起鳳樓,及神廚、神庫。其他建築,包括中路的照壁、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尊經閣,東路的綿山書院、教諭署、崇聖祠、文昌祠、五奎樓,西路的節孝祠、訓導署,以及門前學巷東西兩側的「金聲玉振」、「太和元氣」兩座牌坊,均已不存[1]。
櫺星門現仍作為實驗二小校門使用,是一座四柱三樓歇山頂的木牌坊[1]。
大成殿面寬、進深各五間,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頂,黃、綠、藍三色琉璃瓦覆蓋,殿內頂設平棊,外檐斗拱五踩雙下昂,額枋下施透雕龍形、象鼻雀替。[2]
保護
1982年,介休文廟由介休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介休縣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月15日,介休文廟由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晉中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8月4日,介休文廟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編號6-90[3][4]。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