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代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代牧拉丁語vicarius)指代表人、副手或替代者;即為上級「以個人名義」行動的代牧人英語agent(類似「間接(vicarious)」的「二手」含義)。從語言學看,「vicar」與英語前綴「vice」同源,均表「副職」之意。在英國國教會中,該詞亦指高階神職人員。此頭銜見於多種基督教教會體系英語ecclesia (sociology of religion),在羅馬帝國中亦可作為行政職稱英語Vicarius或稱謂修飾語。此外,神聖羅馬帝國中皇帝的當地代表(如大公)可稱「帝國代牧英語Imperial vicar」。在中文裡,「代牧」在不同語境中會被翻譯成不同稱呼。

天主教會

教宗擁有基督代牧拉丁語Vicarius Christi)頭銜。[1]

天主教會教會法中,代牧指任何教會實體的代表羅馬人曾以此詞稱呼禁衛軍長官的下屬官員。早期基督教會中,主教同樣設有代牧,如執事長首席司鐸,以及鄉村司鐸(即助理司鐸英語curate),其負責主教座堂城市以外的靈魂牧養。羅馬天主教代牧職位的演變概述於《天主教百科全書》(1908)。[2]

代牧依職責不同有多種頭銜:

代牧以教區主教代牧人身份行使權力。多數代牧擁有正權英語ordinary (Catholic Church),意味其權力源於法定職務而非特別授權:

  • 總代牧主教代牧英語episcopal vicar司法代牧英語judicial vicar具代牧正權:分別依法行使主教部分權力(司法代牧行使司法權,其餘行使行政權)。
  • 分區代牧英語vicar forane(亦稱首席司鐸或主任司鐸):受主教委託,在轄區(稱「分區代牧區」或總鐸區)行使領導職責。
  • 堂區代牧(parochial vicar):協助堂區主任司鐸拉丁語parochus)管理堂區的司鐸,以主任代牧人身份履行職務。
  • 部分教宗特使稱「宗座代牧」。
  • 在「便利教堂英語chapel of ease」(非堂區主教堂)服務的司鐸可稱代牧。非駐堂詠禱司鐸亦衍生「詠禱代牧英語vicar choral」,於司鐸缺席時代守職位(參見主教座堂條目)。

主業會中,地區代牧指負責整個國家或區域(如法國、美國)的神職人員。

宗教團體中,代牧為團體第二領導人,僅次於總會長,可管理個別團體、隱修院或更廣轄區(如省代牧)。此職可由團體任何成員(神職或平信徒)擔任。

Remove ads

東正教會

俄羅斯正教會及部分承襲俄羅斯傳統的非希臘系東正教會中,「代牧主教」(俄語:викарий)等同於聖公宗輔理主教拉丁禮天主教會的輔理主教。代牧主教頭銜通常包含所屬教區的名譽教區英語titular see(常為轄區內小鎮)及隸屬教區名稱,例如:「斯摩棱斯克教區代牧主教、維亞濟馬主教伊格納季閣下」中,維亞濟馬為斯摩棱斯克教區內城鎮。通常僅大型教區設代牧主教,且可能不止一位。俄羅斯正教代牧主教一般無獨立管轄權(即使在其名譽教區),須服從教區主教;特殊情況下(如避免管轄重疊)可能實際管轄部分區域。

其他東正教會則用「鄉村主教英語chorbishop」替代「代牧主教」。

聖公宗

聖公宗中,代牧被稱為「教區牧師英語vicar (Anglicanism)」(vicar),為一類堂區司鐸。歷史上,英國國教會堂區司鐸分為:教區牧師、堂區長英語Rector (ecclesiastical)常任助理司鐸英語perpetual curate。教會及神職由十一稅支持——類似地方稅(傳統上為產出十分之一)。大致區別為:堂區長直接收取大小十一稅;教區牧師僅收小十一稅(大十一稅歸平信徒英語impropriation);年邁或體弱的常任助理司鐸無權收稅,僅領微薄薪俸(有時由教區支付)。如今堂區長與教區牧師職責實質相同,頭銜差異僅反映歷史淵源。

美國聖公會中,「教區牧師」與「助理司鐸」未被全國教規正式承認,但部分教區法規定義:傳道區負責司鐸稱「教區牧師」;「助理司鐸」用於副手,職責類同英國制度。

代牧宅邸

Thumb
彭贊斯聖約翰代牧宅邸

代牧宅邸(vicarage)是教會提供給神職人員的住所,通常毗鄰教堂。其建築風格各異,或精緻或簡樸。這些宅邸源自中世紀,歷經重建與現代化。20世紀後半葉,多數大型代牧宅邸被更簡約現代的住宅取代。[3]

信義宗用法

美國福音信義會密蘇里信義會加拿大信義會威斯康辛福音信義會中,代牧指按立牧職候選人,於神學院第三年(或延至第四年)在代牧區實習(稱「代牧期」)。通常實習結束後,候選人返校完成最後學年,待獲派職後按立為牧師,負責聖道與聖禮。信義宗代牧職能類似聖公宗天主教會過渡執事英語transitional deacon,但信義宗代牧未受按立。南非福音信義會中,完成神學訓練待按立者,由教區議會派至堂區期間亦稱代牧。

德國信義宗稱「Vikar」;瑞典信義會稱「kyrkoherde」(教會牧者),此頭銜更近「堂區長」。

文學作品

奧利弗·高史密斯小說《韋克菲爾德的代牧英語The Vicar of Wakefield》(1766)與奧諾雷·德·巴爾札克圖爾的本堂神甫英語The Curate of Tours》(1832)描繪18-19世紀代牧的貧困處境。安東尼·特羅洛普巴塞特郡紀事英語Chronicles of Barsetshire》呈現神職人員經濟差異,《弗蘭利教區英語Framley Parsonage》(第十四章)對此有專述。18世紀諷刺民謠《布雷的代牧英語The Vicar of Bray (song)》揭露代牧為保職位而改變立場(無論指伯克郡布雷威克洛郡布雷)。「亞爾斯代牧英語Le Curé d'Ars」常指聖若望·維雅內英語Jean Vianney,此法國堂區司鐸因虔敬簡樸獲封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