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伊戰爭停火協議
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促使以色列與伊朗就以伊戰爭達成的停火協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東時間6月23日晚上6時02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發表聲明,宣佈以色列與伊朗就以伊戰爭達成停火協議,並將於6月25日正式生效。他將此次短暫而激烈的衝突稱為「十二日戰爭」[1]。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總統特朗普就2025年6月24日違反停火事件發表講話
不過,伊朗外交部部長阿巴斯·阿拉格齊對此說法表示異議,稱伊朗並未與以方達成停火共識。不過,他亦補充,若以色列於「德黑蘭時間凌晨4時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伊朗亦願意同步停火[2]。
但在伊朗標準時間早上6時45分,伊朗防空部隊針對以色列對首都持續空襲進行還擊;約於早上7時07分,伊朗向以色列城市貝爾謝巴再度發射一輪導彈[3]。
雖然初期局勢極為緊張[4],雙方均有違反協議紀錄,但截至6月25日,停火協議仍然大致有效[5][6][7][8]。有分析認為,這與川普總統多次親自致電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施壓促成和平有關[5][9][10]。
Remove ads
時間線
2025年6月23日,為回應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空襲,伊朗向位於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導彈,此舉被認為是一種克制的「保全面子」行動,為後續談判鋪平道路。[11][12] 空襲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感謝伊朗事先通知美方且限制了報復範圍;他還稱襲擊「幾乎未造成影響」,是「一次非常軟弱的回應」。[13] 不久後,特朗普在真實社交上表示,以色列與伊朗已接受由美方和卡塔爾共同提出的停火提案,並呼籲各方恪守協議。[14][15]當地時間中午,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埃菲·德弗林表示,停火已於當天上午生效。[16][17] 特朗普隨後在電視直播中因對雙方未能遵守停火協議感到沮喪,爆出粗口,稱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18]停火雙方都聲稱,停火是按照各自國家的意願進行的。[19]
停火開始時局勢緊張。停火生效三小時後,以色列國防軍聲稱,兩枚導彈從伊朗發射至以色列北部,但已被攔截。作為回應,以色列空軍轟炸了位於德黑蘭北部的伊朗雷達站。截至6月26日,停火協議依然有效,部分原因是特朗普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持續干預。[20][21][22]
Remove ads
違反協議指控
眾先知的封印中央總部發言人、中校易卜拉欣·佐勒法加里稱,自6月24日早上起,以色列出動無人機進入伊朗領空,並對多個地點發動攻擊,嚴重違反協議[25]。
反應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形容這次停火是以色列的「歷史性勝利」,象徵成功壓制伊朗的核武及導彈計劃[26],並表示這場勝利「將持續影響未來數代人」[27]。
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電視講話中也宣布取得「偉大勝利」[28][29]。伊朗官媒則聲稱,停火是在伊朗對「以色列佔領區」發動四輪打擊後,強迫敵方接受的結果[5]。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則聲稱,這場衝突已「粉碎敵人的主要戰略目標」[30]。伊朗政府致力營造堅韌與團結的形象,並強調社會各界一致支持抗爭目標[31][32][33]。部分報道指出,一些溫和派宗教與政治人物,包括前總統哈桑·羅哈尼、最高領袖顧問阿里·拉里賈尼,以及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薩迪克·拉里賈尼,早前曾勸喻最高領袖哈米尼接受停火;更有傳言指,若哈米尼繼續阻撓談判,部分人甚至考慮將其架空或罷黜[34]。
停火達成後,伊朗高層開始質疑是否仍有必要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與其他官員暗示,伊朗可能考慮正式退出該條約。伊朗國會國安委員會指,以色列以國際原子能總署5月的一份報告為藉口發動襲擊,該報告指伊朗在核透明度方面仍不足[35]。
Remove ads
美國總統特朗普形容停火是「各方勝利」[36],同時強調,若伊朗有進一步動作,美國準備重啟軍事行動。他並表示,美國早前出擊已讓重新簽署核協議的必要性降低[35]。
卡塔爾外交部發聲明歡迎停火,但未提及其在協議中扮演的居中協調角色。卡塔爾重申,伊朗侵犯其領空是區內局勢升溫的重要因素,並特別感謝「特朗普總統閣下」的努力[37]。
教宗良十四世發表講話,表示全球正密切關注以伊及巴勒斯坦局勢,並援引《以賽亞書》:「國不舉刀攻打國,人也不再學習戰爭」(以賽亞書2:4),呼籲摒棄傲慢與報復,選擇對話、外交與和平之路[38]。
美歐股市受停火消息提振,6月24日(星期二)航空股上漲[39]。市場預期協議將維持穩定、油運不受影響,國際油價維持在數週低點附近。6月25日(星期三),歐洲債市表現不一,全球股市指數創新高,資金流出避險美元,轉向風險資產[27]。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透過社交平台呼籲雙方遵守協議,並期望停火能延伸至更廣泛的區域。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亦敦促伊朗恢復合作,並強調外交是解決方案[40]。但翌日,伊朗國會投票決定,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全面中止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合作[41][35]。
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導指,伊朗領空將於6月25日(星期三)格林威治時間10時30分重新開放[42]。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恢復運作後,杜拜航空(阿聯酋)、Tus Airlines(塞浦路斯)及藍鳥航空(希臘)宣佈將於6月26日(星期四)恢復航班;海南航空(中華人民共和國)則預計於6月29日(星期日)恢復營運[43]。
Remove ads
分析
根據戰爭研究所報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成功迫使伊朗政府接受停火,使以色列達成一項戰略目標。儘管空襲並非旨在推翻伊朗政權,其主要目的是對「抵抗軸心」造成實質代價,報告指出,以軍行動重點集中於德黑蘭的軍事與核設施,而非全國性打擊國內安全機構。報告指出,以色列此舉是為了「展現一旦伊朗重啟或升級軍事行動,政權將面臨可信而具破壞力的威脅」。戰爭研究所援引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的分析認為,美以聯手的襲擊已大幅削弱伊朗的鈾濃縮能力。報告估計,由於「損失了大量離心機與設施」,伊朗的核項目短期內難以恢復原狀。此外,報告亦指出,以軍對導彈發射裝置的攔截與摧毀,明顯削弱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攻勢。伊朗被迫改以「數量更少、規模較小」的彈襲回應,以軍的這些努力最終促使伊朗就範,同意停火[44]。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