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色列襲擊卡塔爾哈馬斯領導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伯標準時間2025年9月9日,在加沙戰爭期間,以色列國防軍以導彈對位於卡塔爾多哈萊克泰菲亞的哈馬斯領導層發動襲擊,目標直指正在開會的哈馬斯領導層。據悉,會議正討論由美國提出的停火方案[4][5]。這是以色列首次已知對卡塔爾境內展開軍事行動[4][5]中加沙停火及以巴囚犯與人質交換的談判[6]。
![]() |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襲擊針對多名哈馬斯領導人,包括加沙領導人哈利勒·哈亞、前最高領袖兼國際分支負責人哈立德·邁沙阿勒、主管約旦河西岸行動的扎赫·賈巴林、協商委員會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達爾維什、哈馬斯政治局成員尼扎爾·阿瓦達拉和哈馬斯政治局主席穆薩·阿布·馬祖克在內的哈馬斯高層出席了此次會議[7]。哈馬斯方面表示有5名成員和1名卡塔爾軍官在襲擊中喪生,而哈馬斯談判代表團和高級領導層人員倖免於難[3]。
Remove ads
背景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南部,引發加沙戰爭。事後,以色列公開表明,將不惜一切代價對哈馬斯領導人格殺勿論[8][9][10]。不過,以色列同時仍透過卡塔爾進行由第三方調解的談判。自戰事爆發以來,多哈一直是雙方談判場地[11],卡塔爾與以色列及哈馬斯保持密切聯繫,以色列高層官員亦多次前往當地磋商,核心議題是加沙人質的釋放問題[8]。
卡塔爾自2012年起成為哈馬斯政治領導層的主要根據地。當年,哈馬斯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邁沙阿勒與多名高層因敘利亞內戰,從大馬士革遷往多哈。據卡塔爾方面解釋,此舉應美國要求,以便建立與該組織的間接溝通渠道。其後駐在多哈的資深領導人還包括伊斯梅爾·哈尼亞、哈利勒·哈亞及穆薩·阿布·馬祖克[12]。
2024年,哈馬斯接連失去重量級領袖。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戴夫(7月13日)、政治局主席伊斯梅爾·哈尼亞(7月31日)以及加沙最高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10月16日)先後被擊斃。此後,創黨成員兼首席談判代表哈利勒·哈亞進入新成立的「臨時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為最高決策架構。其餘成員包括哈立德·邁沙阿勒、扎赫·賈巴林、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達爾維什[13],以及一名身份未明的成員[14]。
同年5月,美國傳媒報道稱,華府曾敦促卡塔爾,若哈馬斯拒絕與以色列達成人質協議,應將其領導層驅逐出境[15][16]。隨後有消息指出,卡塔爾正檢討哈馬斯在多哈的辦公室去留,並重新評估其在加沙戰爭中作為調解人的角色[17]。
2025年8月31日,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埃亞勒·扎米爾明言,以軍將在整個中東追殺哈馬斯人物。他向後備部隊表示:「哈馬斯將無處可藏,不論層級高低,發現在哪裏就會被打擊[8]。」
Remove ads
9月7日,哈馬斯透過調解渠道接獲美方提出的停火構想後,表示已準備「立即展開談判」[18]。一名巴勒斯坦官員透露,美方方案設想在一項為期60日的停火協議中,首48小時釋放剩餘48名人質,條件是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並在停火期內展開永久停火磋商[11]。9月8日,哈馬斯代表與卡塔爾首相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薩尼會面商討美方方案[8],並計劃翌日再續談判——正是襲擊發生當日[11]。
據悉,行動代號為「阿茲列特哈丁」(希伯來語:עצרת הדין,羅馬化:Atzeret HaDin,直譯:「審判之日」)[19],名稱取自猶太節日「住棚節第八日」的典故[19]。以色列強調,此舉是回應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事件,以及前一天發生在拉莫特路口的槍擊案[20]。
以色列第12頻道報導稱,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批准這次行動[21]。兩天前,他曾向哈馬斯發出「最後警告」,指「以色列人已接受我的條件,現在該輪到哈馬斯……我已警告過他們,不接受將有嚴重後果。這是最後通牒,不會再有下一次[22]!」。
據法新社報導,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白宮官員稱,美方事前已知悉以軍的襲擊計劃。卡塔爾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境內駐有大型美軍基地[23]。然而,卡塔爾外交部卻表示,事先並未收到通知,並指出「我們接獲其中一名美國官員的通報時,現場已響起爆炸聲」[24]。
襲擊
2025年9月9日下午15時46分[25],以色列國防軍15架戰機在多哈萊克塔菲耶地區的一個住宅建築群投下10枚炸彈[26][27][5],直指哈馬斯高層政治領導人[28]。BBC指,相關領導人當時很可能正在會議中討論美國提出的人質協議方案[11];哈馬斯亦稱其領導層確實在場[8]。以色列傳媒則報道,會議出席者包括哈利勒·哈亞、哈立德·邁沙阿勒、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達爾維什、穆薩·阿布·馬祖克及扎赫·賈巴林[29][30][31]。
被擊中的建築群是一個封閉式住宅區[11],亦是哈馬斯政治局的總部所在地[32],在襲擊中嚴重受損[11]。哈馬斯表示,事件造成6人喪生,但高層領導倖免。死者包括哈亞之子胡馬姆、辦公室主任吉哈德·阿布·拉巴勒、3名保鑣及1名卡塔爾安全官員[33][34]。另有多名平民受傷[8]。
分析
路透社分析認為,這次空襲幾乎註定會令停火談判陷入停頓,甚至終止[35]。前美國中東特使法蘭克·洛文斯坦指出,襲擊清楚反映以色列政府已不再重視停火談判,並且有足夠把握認為談判失去意義,因此選擇直接行動,針對哈馬斯談判班子[28]。假如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事前知情並批准,則意味著美國政府同樣默認談判路線終結[36]。
不過,在襲擊發生後,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於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的一場活動中,重申結束戰爭的立場,稱以色列已接受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方案,若哈馬斯同意,戰事可立即畫上句號[37]。
反應
以色列: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辦公室聲明指出:「今日針對哈馬斯高層的行動完全由以色列自主進行……由以色列策劃、執行,並由以色列全權負責」[38]。內塔尼亞胡又指責卡塔爾資助哈馬斯,並要求卡塔爾驅逐哈馬斯領導人,若卡塔爾沒有動靜,以色列將親自採取行動。[39]9月29日,在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內塔尼亞胡通電話後,內塔尼亞胡在通話中就以軍空襲多哈道歉。[40]
Remove ads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譴責這次襲擊是「殘暴的以色列侵略」,並表明對「友邦」卡塔爾的「堅定支持」[44]。當局指出,針對哈馬斯談判代表的打擊顯示以色列「無意追求和平」,並警告區內或將陷入「無止境的不穩定循環」[45]。
利比亞:利比亞總理阿卜杜勒·哈米德·德貝巴形容襲擊是「懦弱的侵略」,並敦促國際社會制止此類「違法行徑」[51]。
阿聯酋:阿聯酋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表示,以色列的行動是「不負責任的升級」,威脅地區及全球安全[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外交部反對以色列侵犯卡塔爾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57]。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外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強烈譴責以色列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的空襲,並稱其為「對主權的侵犯,並警告國際法可能嚴重受損」。在本周訪問沙特期間接受《Arab News》採訪時,查赫克納表示:「我們正處於極其艱難的時期,我們強烈譴責以色列對卡塔爾的攻擊。」[58]。
馬來西亞:首相安瓦爾·易卜拉欣表示,這次襲擊「魯莽地危及平民生命,打擊一座主權首都的核心,並威脅點燃本已脆弱的地區」。[59]
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強烈譴責以色列襲擊卡塔爾首都多哈,稱其「嚴重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以及「對一個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侵犯」[60]。
Remove ads
Remove ads
政治影響
據美聯社記者喬恩·甘布雷爾報道,此次襲擊構成了對支持阿以關係正常化的「諒解」的侵犯。[64]卡塔爾召開了一場多邊會議,稱為「2025年9月阿拉伯-伊斯蘭緊急峰會」,以便就以色列制定國際回應。[65][66]
2025年9月12日,阿拉比亞電視台報道稱,埃及決定暫時降低與以色列的協調代表級別,同時埃及在襲擊後正在重新考慮是否要繼續與以色列接觸。[67]
參見
- 2025年伊朗空襲烏代德空軍基地——幾個月前對卡塔爾的空襲
- 2025年拉莫特路口槍擊案——發生在空襲前一天
- 2025年8月28日以色列空襲也門
- 馬哈茂德·馬巴胡赫遇刺案——發生在阿聯酋的哈馬斯成員遇刺案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