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仿製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仿製貝,或稱仿貝、仿製貝幣等,指中國夏商周時期使用玉、石、蚌、骨、泥、金屬等材料模仿貨貝形狀製作的一種貝幣。仿製貝的產生和使用都具有地域性,在部分地區是為了彌補真貝的不足[1],用來行使貨幣職能,部分地區是用作裝飾品或冥幣,還有的僅是用作冥幣。[2]

材質
用玉或玉髓磨製而成的玉貝和以滑石等石料磨成的石貝主要出土於中原地區。由於玉石的特性,玉貝質地堅硬,表面有光澤,根據玉質的不同,可能呈現灰白、油墨、翠綠等不同的顏色。玉貝和石貝的形狀通常與貨貝相似,製作粗朴,有些玉貝腹部中間會磨有縱溝,石貝的腹部中間都磨有豎線,豎線兩側刻有模仿貨幣紋理的橫紋,玉貝和石貝的小端多鑽有孔。玉貝在青海、河南、陝西等多個省份均有出土,石貝則主要出土於河南與山西等地。由獸骨刻制而成的骨貝和用蚌殼刻成的蚌貝,也主要流通於中原地區,呈橢圓形片狀。骨貝外觀多為淺黃色,也有因與銅器接觸而帶有綠色的,蚌貝又被稱為䖴貝、珧貝,多為乳白色。骨貝和蚌貝中間刻有縱溝,溝兩側刻有橫槽,兩端鑽有孔。骨貝在青海、河南、山西等地有出土,蚌貝在青海、河南等地有出土。對於石貝、骨貝和蚌貝屬於流通貨幣還是冥幣,尚有不同的觀點[3]。陶貝由泥土燒制而成,為仿貝冥幣,略呈橢圓形,灰褐色,有縱溝和橫槽,多無穿孔,在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區曾有出土。[2]
與上述幾種仿貝有着明顯不同的是金屬鑄貝,1974年曾於河北一中山國墓葬中出土三枚金貝和四枚銀貝,但最常見的還是青銅鑄貝。青銅鑄貝又稱銅貝,產生於商代晚期,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在商、西周兩代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晉、衛、楚等地均有使用。按照形制,銅貝可分為無文銅貝和蟻鼻錢兩大類。無文銅貝主要流通於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鑄行於商代晚期到戰國早期;蟻鼻錢又稱有文銅貝、鬼臉錢,是春秋晚期至戰國末期的楚國鑄幣。此外還有以磨背式銅貝外包一層薄薄的黃金而成的包金銅貝,包金銅貝或稱貼金銅貝。[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