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拉克之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之子
Remove ads

伊拉克救贖委員會(阿拉伯語: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لإنقاذ العراق al-Majlis al-Waṭanī li-Inqādh al-ʻIrāq),也稱作: 遜尼派救國運動(阿拉伯語:حركة الإنقاذ السني Ḥarakat al-Inqādh al-Sunnī)、 安巴爾省的救贖(阿拉伯語:إنقاذ الأنبار Inqādh al-Anbār)、覺醒委員會(阿拉伯語: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لصحوة العراقal-Majlis al-Waṭanī li-Ṣaḥwat al-ʻIrāq)、遜尼派覺醒運動(阿拉伯語:حركة الصحوة السنية Ḥarakat al-Ṣaḥwah al-Sunnīyah)、安巴爾省的覺醒(阿拉伯語:صحوة الأنبار Ṣaḥwat al-Anbār)以及伊拉克之子(阿拉伯語:أبناء العراق Abnāʼ al-ʻIrāq)。這個團體最初由美國軍方資助建立,目的是通過聯合伊拉克某一省各個社區部落的酋長,以維護當地安全。

事实速览 Sunni Awakening, 領導人 ...

由於什葉派總理馬利基拒絕伊拉克之子完全融入伊拉克安全服務,「到2013年,伊拉克之子已經名存實亡」。部分遭到冷遇的伊拉克之子的遜尼派成員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則加入ISIS倒戈對抗伊拉克政府。[4][5]

Remove ads

概況

這個運動是從2005年開始的,首先由安巴爾省的遜尼派部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組成了一個特設軍隊。[6]

許多獨立的分析表明,伊拉克的覺醒戰士們的行動為當地減少了相當數量的暴力衝突事件;[7]然而,這個最初由美國軍方完全支付工資的群體,由於其團隊成員的快速增長,導致出現了一些對某些成員可能參與過與多國部隊對抗或者作為基地組織的一員滲透進伊拉克之子的指控。[6]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曾警告說,美國軍方的「關注當地公民」是在醞釀一個遜尼派武裝反對組織,並聲稱,該團體應該由伊拉克軍方和警方指揮。[8]

伊拉克國防部曾表示,它計劃解散遜尼派覺醒組織,使他們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力量。[9]伊拉克政府計劃吸收大約四分之一的覺醒組織成員進入安全部隊或軍隊,但分析師認為該擔心剩下的四分之三該怎麼辦。美國敦促伊拉克政府將遜尼派戰士迅速融入到由什葉派主導的安全部隊中。一些專家警告稱覺醒組織和一些曾經被招募以用於短期軍事目標之後就被終結的軍事團體非常相似。[10]2009年,在選舉中沒有得到理想結果後,一些覺醒組織成員威脅要點燃街道並「開始部落戰爭」。[11]

Remove ads

其他名稱

伊拉克覺醒運動也被稱作:

  • 「僱傭兵」(馬利基的助手,[12]al-Qa'eda[13]
  • 美軍/伊拉克政府:
    • 「關注當地公民」(Concerned Local Citizens) – CLC[14]
    • 「伊拉克之子」(Sons of Iraq) - SOIZ[15]
    • "Very Worried Iraqis"[16]
    •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 CIS
    • "Abna Al-Iraq" – AAI
  • 「薩赫瓦」的民兵("Sahwa" militia)[17]
  • 「前遜尼派叛亂分子」(Former Sunni insurgents) – CFR高級研究員西蒙·史蒂芬[18]

歷史

2005年,主要生存手段是偷運外國戰士和物資的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部落Albu Mahals,因為Al Salmani英語Al Salmani部落與美索不達米亞基地組織的結盟而被迫離開家鄉加伊姆(Al Qaim)。當年11月,該部落的酋長LtCol Dale Alford提出與駐紮在當地的海軍陸戰隊結盟,並開始軍事訓練。[6][19]2006年9月,阿卜杜勒·薩塔爾·阿布·瑞沙英語Abdul Sattar Abu Risha酋長組建了名為安巴爾覺醒委員會也稱作「安巴爾覺醒」的團體用以對抗外國武裝分子和伊拉克的基地組織,並成為該團體的領導人。[19]

2007年9月,儘管收到了美國情報機構的警報,阿卜杜勒·薩塔爾·阿布·瑞沙酋長還是和兩個保鏢一起被藏在他家附近的路邊炸彈暗殺[20]他的哥哥艾哈邁德·阿布·瑞沙英語Ahmed Abu Risha繼任為覺醒組織的領導人,但是卻一直無法團結整個組織。[6]

2008年10月,伊拉克政府接管了原來由美國軍方資助的擁有54,000名成員的覺醒委員會。[7]屬於該團體的大多數遜尼派戰士擔心由什葉派領導的政府會將他們解僱,或者更糟糕:包括伊拉克警察和軍隊在內的什葉派民兵將會發起針對他們的暗殺行動。[21]一名伊拉克之子成員針對此事說,「我認為美國陸軍將覺醒委員會轉交給伊拉克政府是一場背叛。」[22]

主要活動

該組織由美國軍方和伊拉克政府資助,使其放棄與聯軍作戰,轉而巡邏街道並與其他遜尼派武裝分子作戰。[6]美國軍方說,由於該組織的幫助,針對伊拉克基地組織的打擊更為精確,避免附帶損害。[23]華盛頓郵報寫道:覺醒組織的行動使得伊拉克基地組織軟化戰術並努力嘗試恢復公眾的支持。[23]

伊拉克的基地組織譴責伊拉克之子與其作戰的行為,並稱之為「骯髒的十字軍」。[24]根據一些覺醒組織成員的報道,部分前覺醒組織成員因此對一些前叛亂分子和覺醒組織成員進行了自殺式炸彈襲擊。[24]覺醒組織的酋長也經常面臨被刺殺的風險。[20]

美國國會的審計部門政府問責局英語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警告稱,該組織「不甘心與伊拉克政府合作」,而且潛在的叛亂分子會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滲透。[25]這一報道因為缺乏實際數據並過分相信「綠區英語Green Zone」的分析而飽受批評。

Remove ads

政府接管

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國防部曾聲稱計劃解散覺醒組織以避免其成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力量。伊拉克前國防部長阿卜杜勒·卡迪爾·奧貝迪英語Abdul Qadir Obeidi對此表示,「我們絕不允許覺醒組織成為一個第三方軍事組織」。阿卜杜勒·奧貝迪還表示,絕不允許該組織擁有任何基礎設施,如總部大樓,因為這將意味着該組織具有了長期的合法性。[9]

伊拉克政府曾經承諾將吸收覺醒組織大約四分之一的男性進入由什葉派支配的軍事和安全服務,並為該組織的的其餘成員提供職業培訓。伊拉克內政部曾計劃為7,000名男性臨時聘用合同,並計劃增聘額外的3,000人;然而,內政部並沒有規定合同到期時間以及具體工作崗位。[9]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國際研究主任Deborah D. Avant表示,覺醒組織和一些曾經被招募以用於短期軍事目標之後就被終結的軍事團體有着令人感到不詳的相似度。[10]

詹姆斯敦基金會的一名伊拉克專家拉姆齊·馬爾迪尼(Ramzy Mardini)稱,「覺醒委員會地位的上升可能觸怒邁赫迪軍」。2008年2月22日,穆克塔達·薩德爾決定延長其領導的邁赫迪軍的停火時間。[26]但根據馬爾迪尼所說,與遜尼派部落覺醒運動接觸會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可能導致停火時間縮短。馬爾迪尼認為,如果該運動的需求不能被伊拉克由什葉派主導的政府滿足,美軍的「浪涌」策略可能會遭遇滑鐵盧,「甚至會回到實施『浪涌』之前的狀態。」但隨後美-英軍方的2007年「伊拉克浪涌」英語Iraq War troop surge of 2007似乎反駁了馬爾迪尼的觀點。覺醒委員會要求將伊拉克之子成員納入伊拉克安全服務部門,並擁有長期職位和薪酬。[26]

2008年8月,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為10萬名伊拉克之子成員在迪亞拉省提供3,000個工作崗位,以換取有關該地區武裝分子活動的信息。其他的伊拉克之子成員與安全部隊隨後一起進攻了迪亞拉省的基地武裝分子英語Operation Augurs of Prosperity[27]

2009年3月,巴格達法德希爾(Fadhil)的遜尼派覺醒運動領袖阿德爾·馬什哈達尼(Adel al-Mashhadani)因受到謀殺、詐騙和「違反憲法英語Constitution of Iraq」的指控而被捕。他被指控是已被取締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法德希爾的軍事領導者。這次事件導致覺醒運動成員和什葉派主導的安全部隊發生了長達兩天的槍戰。[28]11月,阿德爾·馬什哈達尼被定罪為謀殺和綁架而被判處死刑。[29]

到2012年6月6日,該組織的約70,000名成員被納入伊拉克安全部隊或擁有平民的工作,另外有30,000人繼續做維護檢查站工作並由政府支付每月300元左右的薪酬。[3]2013年1月29日,伊拉克什葉派任命的官員表示,他們將提高覺醒委員會戰士的工資,並安撫於2012年12月爆發的遜尼派反政府集會。[30]41,000名覺醒委員會戰士受到加薪,工資從每月300,000伊拉克第納爾(約合250美元)提高到500,000第納爾(約合415美元)。[30]

2013年1月21日,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對被指控為「恐怖分子」的26人執行了死刑,其中包括阿德爾·馬什哈達尼。[1]

Remove ads

2009年省選

一些政黨與覺醒運動合作參加2009年伊拉克省選英語Iraqi governorate elections, 2009。在這次選舉中,伊拉克覺醒和獨立全國聯盟英語The Iraq Awakening and Independents National Alliance獲得了安巴爾省英語Al Anbar governorate election, 2009的多數議席。

相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