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朗—巴基斯坦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朗和巴基斯坦於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獨立之日建立了外交關係。伊朗是第一個承認巴基斯坦的國家。雙方在經濟上合作,並在許多共同關心的領域建立聯盟,比如打擊沿着邊界的毒品貿易,以及俾路支省的叛亂活動。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維基百科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24年1月19日) |
冷戰時期,兩國都是對抗東方集團的西方集團的一員。它們是反共聯盟中部公約組織的創始成員。伊朗在1965年印巴戰爭和1971年印巴戰爭中援助了巴基斯坦。兩國對俾路支分離主義有共同的敵意,兩國於70年代合作進行了俾路支斯坦行動。伊朗在孟加拉國解放戰爭中支持了巴基斯坦。在伊朗革命(1978年–1979年)推翻巴列維王朝後,巴基斯坦承認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蘇阿戰爭(1979年–1989年)期間,伊朗支持由巴基斯坦資助的阿富汗聖戰者組織,而巴基斯坦則在兩伊戰爭(1980年–1988年)中支持了伊朗。但巴基斯坦對塔利班在第三次阿富汗內戰(1992年–1996年)中的支持則讓伊朗不悅,當時伊朗反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在隨後的第四次阿富汗內戰(1996年–2001年)中,伊朗支持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在2001年9月11日襲擊之後,伊朗和巴基斯坦加入了美國的反恐戰爭。巴基斯坦經常作為伊朗與沙特阿拉伯代理人戰爭的調停者。伊朗也表示有興趣加入中巴經濟走廊,作為更大的「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在美國在2020年代徹底撤出軍隊並塔利班重掌政權之後,巴基斯坦加強了與伊朗的合作,[1]推動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雙方主張不應將阿富汗作為地緣政治競爭的角力場。[2]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民意調查,巴基斯坦是少數對伊朗看法積極的國家之一。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巴基斯坦人對他們的西方鄰國持積極態度。[3][4]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呼籲對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所有穆斯林國家的援助和相互合作。[5]然而,有時雙方關係仍然緊張。[6]
Remove ads
歷史

由於巴基斯坦橫跨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之間的中間地帶,今天伊朗和巴基斯坦的的地區在歷史上的許多時期一直同樣的歐亞政體的統治之下。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鼎盛時期橫跨巴爾幹半島和印度河,征服了包括現代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在內的地區和大流士一世統治期間的當代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所在的地區。[7]
冷戰期間,伊朗巴列維王朝與巴基斯坦同為美國領導的西方集團的一員而保持着密切關係。[8][9]1947年8月巴基斯坦獨立後,伊朗是最早承認其主權地位的國家之一[9],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第一位對巴基斯坦進行正式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1950年3月)。[9]自1947年以來,巴基斯坦的創始人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成功地倡導了與伊朗及其他穆斯林世界建立友好關係的政策。[9]
1950年5月,巴基斯坦總理利亞卡特·阿里·汗和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簽署了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的友好條約。[10]在印度政府支持埃及總統加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之後,納賽爾正在尋求輸出泛阿拉伯意識形態,然而這種意識形態威脅到許多傳統的阿拉伯王國,其中許多國家選擇與伊朗結盟。[10]外交政策作家哈什·V·潘特指出,出於其他原因,伊朗是巴基斯坦的天然盟友和榜樣。兩國出於貿易目的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伊朗以優厚條款向巴基斯坦提供石油和天然氣,伊朗和巴基斯坦軍隊合作鎮壓俾路支省的叛亂運動。[10]沙阿時代,伊朗在許多領域向巴基斯坦靠攏。[9]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加入了美國主導的中央條約組織,該組織與蘇聯南部周邊地區建立了防禦聯盟。[9]伊朗在1965年印巴戰爭中為巴基斯坦提供了護士、醫療用品和5000噸石油的支援。伊朗還曾表示考慮在武裝衝突期間對印度實施石油禁運。[9]印度政府認為伊朗公然偏袒巴基斯坦是試圖在戰爭中削弱印度。[9]據報道,美國暫停對巴基斯坦軍事援助後,伊朗從西德購買了90架F-86佩刀戰鬥機,隨後將其交付給巴基斯坦。[9]
儘管巴基斯坦於1955年決定加入中央條約組織 (CENTO)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其對印度的安全考慮,但直到伊朗確信英國政府不會阻礙在伊朗對在伊朗的英國石油公司國有化之後才正式加入該組織。[9] Mujtaba Razvi博士認為,若伊朗在這些事件中受到負面影響,巴基斯坦則可能不會加入中央條約組織。[9]
在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伊朗再次為巴基斯坦提供了軍事裝備和反對印度的外交支持。伊朗國王將印度的襲擊描述為公然的侵略和對巴基斯坦內政的干涉。[11]在接受巴黎一家報紙採訪時,他公開表示「我們百分百支持巴基斯坦」。[11]伊朗總理阿米爾-阿巴斯·霍維達也緊接着稱「巴基斯坦遭受了暴力和武力威脅」。[11]伊朗領導人多次表示反對肢解巴基斯坦,擔心這會鼓勵庫爾德和俾路支分裂分子聯合起來反對伊朗政府從而影響國內穩定和安全。[11]伊朗對其向巴基斯坦供應武器的行為的正當性作出解釋,理由是巴基斯坦在絕望中可能會拉近與中國的關係。[11]
1971年12月東西巴基斯坦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讓伊朗致力於維護其東部穩定和領土完整。隨着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巴基斯坦本身的聲譽受到了嚴重的負面打擊,伊朗建制派也開始質疑巴基斯坦是否可以保持國家完整。[12]此事件導致伊朗對巴基斯坦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變化。

197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爆發大規模武裝叛亂,伊朗擔心俾路支叛亂可能蔓延到伊朗的錫斯坦和俾路支省,因此對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支援。[13]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軍事裝備(包括30架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情報和2億美元的援助。[14]時任巴基斯坦總理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政府宣稱,正如1971年孟加拉國解放戰爭一樣,印度仍是俾路支地區叛亂的幕後黑手。然而,印度政府否認與事件相關,並聲稱擔心印度次大陸進一步巴爾幹化。[14]經過三年的戰爭,起義基本上被鎮壓了。[14]

除了軍事援助外,伊朗還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包括低價的石油和天然氣。[12]巴基斯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和小國,而伊朗在20世紀60-70年代擁有世界第五大軍事力量、強大的經濟/工業基礎,並且是無可爭議的地區大國。[11][15]然而,當時伊朗在經濟發展和軍事建設上完全依賴美國,這導致了與蘇聯結盟的阿拉伯世界的對伊朗的敵意。[11] 1974年,由於當時伊朗國王巴列維因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受到巴基斯坦邀請參加於拉合爾舉行的伊斯蘭會議而拒絕出席,雙方關係一度緊張。[11] 1976年末,伊朗促成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的和解。[9]
伊朗驚訝於1974年印度進行核試驗(代號「微笑佛陀行動」)而對此事反應冷淡。[12] 1977年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巴基斯坦總理布托試圖說服伊朗支持巴基斯坦的秘密原子彈項目。[12]儘管伊朗未正式回應,但有跡象表明伊朗拒絕向巴基斯坦提供幫助。[11]
1977年7月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在軍事政變中被迫下台。[9]穆罕默德·齊亞·哈克將軍領導下的新軍事獨裁政府在意識形態上極端保守,其性質和做法以宗教為導向,因此與巴列維王朝關係緊張。 [9]
20世紀80年代,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朗和遜尼派占多數的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因教派緊張局勢而變得非常緊張,巴基斯坦什葉派穆斯林稱他們在巴基斯坦總統穆罕默德·齊亞·哈克將軍的軍事獨裁政府偏向遜尼派的伊斯蘭化計劃中受到歧視。[16] 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逐漸開始利用巴基斯坦對德奧班迪的支持將其作為其代理人宗派衝突的戰場。[17] 由於伊朗反對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20世紀90年代阿富汗內戰期間,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活動成為了伊朗關切的問題。[18]
Remove ads
布托在軍事政變中被穆罕默德·齊亞·哈克推翻。半年後,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19]1979年,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早承認伊朗新革命政權的國家之一。巴基斯坦外交部長阿加·沙希立即對德黑蘭進行了國事訪問,於1979年3月10日與伊朗外交部長卡里姆·桑賈比會晤。[20]雙方都表示相信伊朗和巴基斯坦將共同走向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阿加·沙希與伊朗最高領袖魯霍拉·霍梅尼進行了會談,討論了該地區的發展。[20]
伊朗最高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退出了中東防務組織(CENTO)並結束了與美國的關係。[20]伊朗的霍梅尼是什葉派穆斯林,巴基斯坦的吉亞是遜尼派穆斯林。[20]儘管存在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分歧,但對泛伊斯蘭身份的共同渴望成為伊朗–巴基斯坦塑造關係的重要因素。1979年4月11日,吉亞·烏爾·哈克曾經聲稱「霍梅尼是伊斯蘭起義的象徵」,霍梅尼則呼籲穆斯林團結。[20]他宣稱:「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基於伊斯蘭。」[20]根據《聖訓集》,1988年5月(1408年舍瓦爾月15日),在回應吉亞·烏爾·哈克的開齋節賀卡時,霍梅尼向吉亞·烏爾·哈克致以和平與憐憫。[21]
Remove ads
伊朗領導人曾試圖將其影響力擴展到巴基斯坦,並對沙特的影響進行反制。因此,在許多受政治化的巴基斯坦什葉派人中,支持伊朗的立場仍然很普遍。許多巴基斯坦什葉派的網站和書籍充滿了宣揚霍梅尼政權的文章。[22]巴基斯坦曾再次與美國建立密切關係,[23]並在未來幾十年中基本上保持了這一立場,直到伊姆蘭·汗的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上台。[24]
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伊朗最高領袖的威脅要在伊朗周邊地區輸出「紅什葉派」的革命影響,最終導致由美國和阿拉伯世界其他國家支持的薩達姆·侯賽因主導的遜尼派伊拉克於1980年入侵伊朗,標誌着持續八年兩伊戰爭的開始。儘管巴基斯坦基本上保持中立,但伊朗的魯霍拉·霍梅尼繼續威脅要輸出革命加劇了巴基斯坦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緊張關係。受伊朗革命的啟發,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等鄰國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崛起的激進主義讓巴基斯坦的許多遜尼派穆斯林感到深受威脅。[25]儘管巴基斯坦總統吉亞有親沙特、親遜尼和反什葉的立場,[26]但他意識到由於其與美國的聯盟,懼怕巴基斯坦有可能被捲入與這場戰爭造成巴基斯坦無法面對東部來自印度的威脅。[26]為了支持1981年成立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巴基斯坦軍隊派遣了約40,000名軍事人員駐紮在沙特阿拉伯以加強該地區的內外安全。[26]1987年在沙特阿拉伯麥加發生1987年麥加慘案在巴基斯坦引發了廣泛的騷亂和譴責,但吉亞·烏爾·哈克始終保持中立,並強烈命令駐紮在海灣的巴基斯坦軍隊不得參與與任何涉及方的衝突。[26]許多美國製造的飛彈和各種中國武器彈藥最初是為阿富汗聖戰者對抗蘇聯而運送到巴基斯坦的,但實際上被轉賣給了伊朗,這對伊朗在與伊拉克的坦克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來自美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並部署軍隊在沙特防禦伊朗,巴基斯坦從未公開支持伊拉克並其仍向伊朗提供了援助。
Remove ads
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支持親蘇得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鎮壓伊斯蘭主義以保護其在中亞的利益,和回應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1980年,伊拉克在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及其他主要大國的支持下入侵伊朗,造成了孤立的伊朗與巴基斯坦關係的改善。[27]在蘇阿戰爭期間,巴基斯坦與美國和中國一同秘密支持在阿富汗占多數遜尼派普什圖人群體,但伊朗主要支持什葉派塔吉克族群體,儘管他們都作為阿富汗聖戰士聯合起義,反對蘇聯侵略者。[27]
1989年後在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競爭加劇。[28]巴基斯坦在貝娜茲爾·布圖的領導下明確支持阿富汗的塔利班力量,這在蘇阿戰爭結束後的阿富汗內戰期間與伊朗發生了分歧。[29]伊朗則更加靠攏巴基斯坦的對手印度。[29]在蘇聯撤軍後,巴基斯坦持續不斷地支持阿富汗的遜尼派塔利班組織成為了伊朗的關切的問題,因為伊朗反對由阿富汗由塔利班掌權。[30]巴基斯坦支持的塔利班與伊朗支持的北方聯盟在阿富汗交戰,塔利班控制了包括首都喀布爾在內的90%的領土。[30]塔利班建立了伊斯蘭阿富汗酋長國,並開始實施極端保守和激進的瓦哈比法規。[28]正如巴基斯坦外交官所言,要同時與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美國和伊朗保持良好關係是困難的,因為每個國家之間都存在反覆的敵對關係,特別是伊朗與這三個國家的敵對關係。[29]1995年,布圖進行了對伊朗的長時間國事訪問,大大緩和了兩國關係。[31]在一次公開會議上,她對伊朗和伊朗社會表示高度評價。[31]然而,巴基斯坦境內什葉派激進分子的活動增加,使兩國關係進一步緊張。[27]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報道,塔利班於1998年占領了馬扎里沙里夫,導致成千上萬的什葉派穆斯林遭到屠殺。[27]1998年,伊朗指責塔利班政府的軍隊劫持了11名伊朗外交官、35名伊朗卡車司機和一名伊朗記者並將他們處決。伊朗在阿富汗-伊朗邊境集結了超過30萬名軍隊,並威脅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權。[27]這一事件加劇了伊朗與繼續支持塔利班政府的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緊張。1998年5月,巴基斯坦首次在其俾路支省進行了核試驗以回應印度數天前的核試驗,這兩個事件最終導致聯合國對巴基斯坦和印度實施制裁,但沒有阻止兩國繼續進行更多的核試驗。巴基斯坦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國和印度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於1997年9月7日承認了巴基斯坦為有核國家。[32]伊朗對巴基斯坦進行核試驗表示祝賀。[33]
Remove ads
1995年,巴基斯坦總理貝娜茲爾·布托對伊朗進行了國事訪問,目的是為一項能源備忘錄作準備,並制定兩國之間的能源安全協議。隨後,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於1997年12月9日至11日訪問了德黑蘭,參加了第八屆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謝里夫與伊朗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舉行了會談,旨在改善雙邊關係,同時尋找解決阿富汗危機的辦法。[34]
在軍事獨裁下擔任巴基斯坦首席執行官的佩爾韋茲·穆沙拉夫於1999年12月8日至9日對德黑蘭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他自1999年10月12日的軍事政變和隨後奪取權力以來對伊朗的首次訪問,也是他的第三次國際之旅。穆沙拉夫與伊朗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和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舉行了會談。[35][36]此次訪問旨在讓穆沙拉夫解釋他在巴基斯坦奪權的原因。[37]
會談包括對阿富汗局勢的討論,旨在使兩國「協調我們兩國的政策,通過和解和對話促進和平進程,使阿富汗各方達成和解」。[38][39]
1998年,伊朗指責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巴米揚犯下戰爭罪行,聲稱巴基斯坦戰機轟炸了阿富汗最後的什葉派據點,以支持塔利班政府。[40][41]
Remove ads

自2000年以來,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朝着正常化方向發展,經濟合作得到了加強。九一一襲擊事件改變了兩國的外交政策重心。[42]喬治·W·布什政府在襲擊後對恐怖主義採取強硬立場,迫使時任巴基斯坦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支持華盛頓對阿富汗塔利班的反恐戰爭。隨後的美國主導的聯軍入侵推翻了了塔利班政權。儘管伊朗官員最初對入侵和推翻塔利班表示歡迎,但他們很快發現自己被美軍包圍,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和波斯灣地區。[42]
喬治·W·布什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列為「邪惡軸心」的一部分,這也使一些伊朗官員認為德黑蘭可能是下一個進行政權更迭的對象,斷送了在穆罕默德·哈塔米領導下伊朗與美國關係中發生的任何緩和跡象。布什強調變革外交和民主化,並伴隨着激進的美國軍事行動,進一步令伊朗領導人感到擔憂。[42]
然而,地緣政治的變化兩國之間的戰略變得一致,[43]伊朗表示有興趣加入的「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巴經濟走廊。[44][45]隨着巴基斯坦和美國的疏遠,中國已成為伊朗和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戰略夥伴。[46]在前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的政策下,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最近得到了改善,他試圖擴大巴基斯坦與伊朗的關係,並共同支持2021年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後的穩定。[47]他還提出願意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持續代理衝突中擔任調解人。[48]
2025年9月11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與伊朗首都德黑蘭之間恢復了停飛60年的航班。[49]
軍事與安全


伊朗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美國的軍事武器和備件,因為美國中斷了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50]在1971年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總理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認為軍事聯盟未能保護巴基斯坦卻使其與蘇聯關係惡化後,立即退出了中部公約組織和東南亞條約組織。在1974-77年的俾路支斯坦衝突,雙方進行了嚴肅的軍事合作來鎮壓該武裝分裂主義運動,約有10萬名巴基斯坦和伊朗軍隊參與。[51]並在1978-80年成功鎮壓了起義。2014年5月,兩國同意在邊境地區聯合打擊恐怖分子和毒品貿易。[52]
2019年伊朗哈什扎黑丹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27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死亡,13人受傷,伊朗官員譴責巴基斯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少將穆罕默德·阿里·賈法里要求巴基斯坦在德黑蘭採取行動打擊武裝組織賈希勒-阿德爾,然後進行復仇。[53]2019年2月,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赫拉姆·加塞米表示,伊朗不會容忍巴基斯坦無法阻止自巴向伊的越境襲擊。[54]巴基斯坦提出與伊朗合作調查這起爆炸事件,並對襲擊的受害者表示同情。巴基斯坦的代表團計劃前往伊朗。[55]2020年5月12日,在巴基斯坦與伊朗邊界發生的一起恐怖襲擊中,造成六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一人受傷。巴基斯坦軍隊總參謀長卡馬爾·賈韋德·巴傑瓦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格里進行了電話會談,雙方討論了應對當前持續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大流行並同意加強邊境安全。[56]
Remove ads
巴基斯坦和伊朗都面臨着俾路支分離主義分子的襲擊,導致兩國關係惡化並相互指責。[58]巴基斯坦方面指責伊朗對俾路支解放軍提供庇護,而伊朗方面指責巴基斯坦為正義之軍提供庇護。[59][60]
2021年9月,巴基斯坦軍方表示,有人在伊朗一側對巴基斯坦的邊境哨所發動襲擊,造成一名巴基斯坦士兵喪生,另一名士兵受傷。沒有組織聲稱對此負責,伊朗當局也未發表評論。[61]2023年6月,伊朗巴基斯坦邊境又發生了一起襲擊,一些巴基斯坦邊防巡邏員喪生。[62]在此之前的幾天,邊境發生了另一起恐怖襲擊,造成5名伊朗邊防官員喪生。[63]
2024年1月16日,伊朗對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俾路支恐怖組織傑希烏勒阿德爾的總部進行了無人機和導彈打擊,導致2名兒童死亡。[64][65]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巴基斯坦保留對這一非法行為做出回應的權利」。2024年1月17日,巴基斯坦宣布召回大使,抗議伊朗對其領土發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66]同一天,巴基斯坦宣稱打擊了伊朗境內與巴基斯坦接壤的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一個村莊。2024年1月18日,巴基斯坦宣佈對伊朗的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的恐怖分子發動誅殺叛亂者行動,導致4名兒童和3名婦女死亡。與伊朗一樣,巴基斯坦聲稱針對的是俾路支激進分子組織恐怖分子。[67]巴基斯坦警告稱伊朗若再侵犯巴基斯坦領空和主權將面臨後果,並威脅斷絕與伊朗之間的外交關係。[68][69]1月19日,巴基斯坦方面決定通過對話和外交方式解決與伊朗之間的問題。[70]
2024年4月22日,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間簽署8項協議。[71]4月23日,正在巴基斯坦訪問的伊朗總統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表示,伊朗和巴基斯坦雙方同意穩定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間的雙邊關係。[7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