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莎白·柯魯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莎白·柯魯克(英語:Isabel Crook,1915年12月15日—2023年8月20日)是英屬加籍社會人類學家、教授、教育家,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友人,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以及新中國英語教學事業的拓荒者。出生於成都,舊姓布朗,曾用中文名饒素梅[2]。與大衛·柯魯克結婚,曾加入大不列顛共產黨,持有英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3]。
Remove ads
生平
1915年12月15日出生於成都華西壩仁濟女醫院(現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4][5]。父親饒和美(Homer G. Brown)和母親饒珍芳(Muriel J. Hockey)都是加拿大人[3]。
1933年至1938年回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求學,獲得文學學士和心理學碩士學位[5]。1939年回成都探親,在重慶璧山縣大興鎮進行社會調查,並邂逅了她後來的丈夫大衛·柯魯克[6]。1942年兩人回到英國,7月結婚[2]。在遇到大衛之後,受到鼓舞,加入大不列顛共產黨[7]。期間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師從雷蒙德·弗思教授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8]。
1947年夏,她與丈夫經由香港和上海,再到天津,赴冀豫之交的武安縣西部山區十里店村開展社會調查。任務結束後,他們應邀前往石家莊外語訓練班(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教授英語,並決定留在中國[6]。
榮譽
2007年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授予的「終身榮譽教授」稱號。2008年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授予終身名譽博士學位。2016年被中國政府授予「十大功勳外教」榮譽稱號。2018年獲得 「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榮譽稱號[9]。
著作
參考資料
拓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