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剛
佛教法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剛(梵語:वज्र,Vajra;巴利語:Vajra;藏語:རྡོ་རྗེ།,威利轉寫:Dorje),漢語音譯為嚩日羅(或囉)、伐折羅(或囉)、伐闍羅(或囉)、伐折囉、跋折囉等,藏語音譯為多傑(Dorje)、班雜(Benza),是一種傳奇的儀式用具,象徵著鑽石(不可毀滅)和雷電.(不可抗拒的力量)的特性。它也被稱為「儀式武器」。在藏傳佛教的各個教派中,法鈴和金剛都作為象徵和儀式用具一起使用。[1][2]



金剛是一種圓形、對稱的金屬權杖,兩端各有帶棱線的球狀杵頭。其棱線有時會在頂端匯聚成一個球形的尖頂,有時則分開並收束成尖銳的杵刃。金剛被視為與法鈴不可分離,兩者在佛具店中也僅以成套方式出售。法鈴同樣以金屬製成,具有帶棱線的球狀杵頭,並刻繪有達度毘濕伐梨(Dhatviśvarī)的面容——她是一位女佛,同時也是阿閦佛的明妃。[1]
金剛也被認為是因陀羅的武器——祂是《吠陀》傳統中提婆與天界.之王。在印度教、佛教與耆那教等達摩宗教中,金剛被象徵性地使用,常用以代表堅定的精神與靈性的力量。
根據印度神話,金剛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強大的武器之一。[3]
金剛已加入到Unicode中,編碼為࿇(U+0FC7)。
Remove ads
詞源
根據阿斯科·帕爾波拉的研究,梵語vajra-(वज्र-)及其阿維斯陀語同源詞vazra- 可能最終源自原始印歐語詞根 *weg'-,意為『變得強大』。與之相關的原始西烏拉語*vaśara(意為「斧、錘杖」,後來引申為「錘子」;由此衍生出烏孔瓦薩拉,即「烏科之錘」)被認為是來自原始印度雅利安語*vaj'ra-的早期外來語,而非來自原始伊朗語。帕爾波拉與卡佩蘭指出,其硬腭化的噝音與原始伊朗語中發生的去軟顎化規律不符,因此排除了源自原始伊朗語的可能性。[4][5]
印度教
金剛乘
在印度文化中
參見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