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佩氏真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佩氏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perezii),為軟骨魚綱板鰓亞綱真鯊目真鯊科的其中一種[2],被IUCN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1876年,Felipe Poey在科學雜誌Anales de la Sociedad Española de Historia Natural上將本種命名為Platypodon perezi。模式標本是在古巴海岸捕獲的六尾樣本。後來的學者將Platypodon屬與真鯊屬同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到巴西南部, 包括墨西哥灣北部與安地列斯群島海域,深度1至65公尺,本魚體呈紡錘型,口鼻部相當短、寬且圓形,鼻孔旁沒有明顯的皮瓣。眼睛大而圓形,有瞬膜,雙頜的兩側各有11-13列齒,牙齒具有寬闊的基部、鋸齒狀邊緣和狹窄的尖頭。五對鰓縫長度適中,第三條鰓縫位於胸鰭的起點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高且呈鐮刀形,在其後面有一個低背脊延伸至第二背鰭,第二背鰭相對較大,具有較短的尖端。第一背鰭的起點位於胸鰭尖端上方或稍靠前,第二背鰭的起點位於臀鰭上方或稍靠前。胸鰭長而窄,逐漸變細,體上面為深灰色或灰棕色,下面為白色或白黃色,側面有不明顯的白色條紋,魚鰭沒有明顯的斑紋,胸鰭的下側、臀鰭和尾鰭下葉呈現暗色,體長可達300公分,體重可達69.9公斤,棲息在大陸棚及島嶼棚的陡峭礁石壁,屬肉食性,以硬骨魚、魟魚、頭足類等為食,胎生,雌魚平均一次可生產四至六尾幼魚,妊娠期為一年,每隔一年懷孕一次。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魚肉可供食用,魚鰭可製成魚翅,魚皮可製成皮革,肝臟用於製作魚肝油,通常是用延繩釣所捕獲。
-
上下頷
-
上頷牙齒
-
下頷牙齒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