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依巴谷陨击坑
火星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依巴谷隕擊坑[1](Hipparchus)是火星法厄同區的一座撞擊坑,中心坐標位於南緯44.8度、西經151.4度處,直徑93公里(58英里),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天文學家尼西亞的依巴谷(公元190年-210年),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2]。
河道
有大量證據表明火星河谷中曾流淌過液態水[3][4]。70年代初水手9號火星探測器拍攝的圖像中就已看到了彎曲的通道[5][6][7][8]。事實上,2017年6月發表的一項研究計算出,在火星上沖刷出所有水道所需的水量甚至比該星球擬議中可能擁有的海洋還要大。水可能多次從海洋循環到火星各地的降雨中[9][10]。本頁部分圖片顯示了依巴谷隕擊坑中的河道。
圖集
-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拍攝的依巴谷隕擊坑東側部分。
-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背景相機拍攝的依巴谷隕擊坑內的小河道(放大的前一幅圖像)。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依巴谷隕擊坑邊緣的河道寬景圖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依巴谷隕擊坑邊緣的河道近景。
-
HiWish計劃下高分辨率成像科學設備顯示的依巴谷隕擊坑邊緣的河道特寫。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