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良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良柱(?—1637年),字朝石,永寧衛(今四川省敘永縣)人,明朝末年將領。

天啟初年,侯良柱累積戰功升至四川副總兵。他率軍征討奢崇明父子,收復遵義城;又與參議趙邦清一同招降了奢寅的黨羽安鑾。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侯良柱取代李維新擔任四川總兵官,鎮守永寧。當時奢崇明戰敗逃奔水西,與安邦彥會合,貴州軍隊多次征討都未能取勝。崇禎二年(1629年),總督朱燮元派遣貴州總兵許成名收復赤水衛,奢崇明、安邦彥率領十餘萬軍隊前來爭奪。許成名退回永寧,叛軍追擊得十分猛烈。侯良柱與監軍副使劉可訓出兵作戰,稍作撤退,許成名等人趕來支援,叛軍於是占據五峰山桃紅壩。過了幾天,侯良柱趁叛軍沒有防備,與副將鄧玘等人在清晨薄霧中逼近敵營,叛軍大敗潰散。許成名聽到山上的呼喊聲,也出兵作戰。叛軍逃向鵝項嶺,這條路徑又長又窄,人馬無法並列通過。侯良柱、鄧玘的軍隊趕到後,叛軍再次大敗,死者達數萬人。奢崇明、安邦彥以及安邦彥任命的都督莫德都被斬殺,還俘虜了他們的黨羽楊作等數千人。多年的叛軍被平定,當時稱為 「西南奇捷」。

四川巡撫張論上報戰功時,沒有提及貴州將領。許成名等人發怒,聲稱安邦彥、莫德是自己的部將趙國璽斬殺的,而且奢崇明還沒死。朱燮元相信了他們的話,向朝廷上奏。兵部無法決斷,獎賞很久都沒有落實。御史孫征蘭說:「審訊俘虜阿痴、楊作等人,他們都證實安邦彥當時就被斬殺,顯然不是貴州軍隊的功勞。」崇禎帝當即下令獻上俘虜、祭告祖廟,並將賊寇首級傳示九邊。四川的巡撫、巡按以及御史毛羽健都為侯良柱、劉可訓申訴功勞,指責朱燮元。朱燮元上疏辯解並請求離職,獎賞最終因此擱置。侯良柱怨恨朱燮元,不再為他效力,甚至互相上書攻擊,最終被解除職務等候審查。過了很久,御史劉宗祥列出他的功績。崇禎七年(1634年)八月,朝廷才記錄他此前的功勞,晉升侯良柱為左都督,世襲錦衣指揮僉事;許成名等人也得到優厚提拔。不久,侯良柱再次擔任四川總兵官。

崇禎八年(1635年)夏天,總督洪承疇大舉討伐變民軍,命令侯良柱扼守變民軍進入四川的道路。在鳳縣三江口作戰,斬首三百七十多級。第二年冬天,變民軍侵犯漢中,瑞王朱常浩派使者請求援兵。侯良柱率軍救援,與其他將領一同擊退變民軍。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四川發生七次地震、一次地鳴,占卜認為預示戰事。變民軍來攻,攻陷南江、通江。崇禎帝嚴厲斥責侯良柱和巡撫王維章。當時侯良柱駐守廣元,召集各地軍隊九千多人,分別防守險要之地,只剩下兩千人。變民軍知道他兵力薄弱,五月再次侵犯川北。王維章向朝廷告急。恰逢變民軍轉而劫掠其他地方,侯良柱便撤回防守關隘的士兵,專心防守廣元。王維章認為這不是良策,上奏朝廷。十月,李自成、過天星、混天星等人攻陷寧羌,分三路入侵。侯良柱緊急在綿州抵抗,因寡不敵眾陣亡。變民軍直逼成都,王維章當時駐守保寧,反而在城外,接連丟失三十多個州縣。崇禎帝大怒,下令逮捕二人關進詔獄,當時還不知道侯良柱已經戰死。案件審理完畢,王維章被流放,侯良柱被追奪官職。[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