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俄里翁號戰列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俄里翁号战列舰
Remove ads

俄里翁號戰列艦俄里翁級的四艘無畏戰列艦首艦。該艦於20世紀10年代進入皇家海軍戰鬥序列,其職業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本土艦隊大艦隊中服役,一般擔任旗艦。除了參與攔截1914年底轟炸斯卡伯勒、哈特爾浦和惠特比的德國船隻、1916年5月的日德蘭海戰和8月19日的無戰果行動之外,該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執行例行巡邏任務或在北海訓練。

事实速览 歷史, 英國 ...

大艦隊於1919年初解散後,俄里翁號被調回本土艦隊,並於幾個月後被分配到後備艦隊。該艦從1921年中期開始擔任炮兵訓練艦,直到次年被列入處理名單。這艘船在1922年末被當作廢品出售,隨後被拆解。

Remove ads

設計和描述

俄里翁級戰列艦是因為英德海軍軍備競賽而設計的,這一級別的戰列艦可以容納更大、更強大的火炮和更重的裝甲。由於對這些改進的認可,該級有時被稱為「超無畏艦」。該級別艦艇的總長度為581英尺(177.1公尺),吃水深度31英尺3英寸(9.5公尺)排水量為正常負載下的21,922長噸(22,274公噸)。截至1914年,該艦的船員總人數為754名水兵。[1]

俄里翁級戰列艦由兩組帕森斯直接驅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每組驅動兩個軸,使用18台Babcock & Wilcox鍋爐提供的蒸汽。渦輪機的額定功率為27,000匹軸馬力(20,000千瓦特),旨在使戰列艦的速度達到21節(39km/h)。[2]在1911年9月的海上試航期間俄里翁號的時速達到了21.3節(39.4km/h)。在攜帶足夠的煤炭和燃料的情況下,這一級別戰列艦的可在巡航速度為10節(19km/h)的情況下航行12460公里。[3]

Remove ads

武器和裝甲

Thumb
位於俄里翁號尾部主炮炮塔。

俄里翁級配備10門後膛裝彈的13.5英寸(343mm)由五個液壓驅動的Mark V火炮。艦上的炮塔從前到後被指定為「A」、「B」、「Q」、「X」和「Y」。該艦的副武器包括16門4英寸(102mm)的Mark VII艦炮,這些火炮均勻地分布在前部和後部的上層艦塔中,艦體還加裝了四門1.9英寸(47mm)的禮炮。該艦配備了三個21英寸(533mm)的水下魚雷發射管,每個舷側各一個,船頭和船尾各一個,彈藥庫共配備20枚魚雷。[1]

俄里翁號有12英寸(305mm)的水線裝甲帶,裝甲帶在端部炮座之間延伸。該艦的甲板厚度在1英寸(25mm)和4英寸之間。甲板最厚的部分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船尾的舵機。[4]

裝備升級

到1914年10月,該艦加裝了一對3英寸(76mm)的防空炮[5]1915年4月至5月,火控指揮器被加裝在觀察頂下方的平台[6]1916年5月的日德蘭海戰後,該艦增加了額外的甲板裝甲。大約在同一時間,三門4英寸的艦炮從船尾的上層建築中被移除。[7]1917年至1918年期間,船上安裝了兩個飛行平台。到1921年,艦塔前部加裝了高角度測距儀。[8]

建造與正式服役

Thumb
1912年1月7日,復仇號戰列艦於俄里翁號相撞

俄里翁號是在皇家海軍服役的四艘俄里翁級戰列艦之一。[9]該艦於1909年11月29日在樸茨茅斯海軍造船廠建造完畢。該艦於1910年8月20日下水[10]並於1912年1月2日正式開始服役。[11]俄里翁號最初被分配到本土艦隊的第2海軍分隊,作為該分隊的副指揮官赫伯特·金霍爾少將的旗艦[11]。1912年1月7日,該艦在與前無畏艦復仇號的相撞中輕微受損。

第一次世界大戰

Thumb
1915年前的俄里翁號

1914年7月17日至20日期間,作為英國應對七月危機的一部分,俄里翁號參加了動員和艦隊審查。7月25日該艦抵達波特蘭,並奉命在四天後與本土艦隊的其餘部分一起前往斯卡帕灣以保護艦隊免受德意志帝國海軍可能的突然襲擊。[12]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本土艦隊改組為大艦隊,由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爵士指揮。[13]

斯卡伯勒、哈特爾浦和惠特比戰鬥

皇家海軍的40號房間截獲了一項關於德軍針對斯卡伯勒哈特爾浦惠特比進攻計劃的情報。情報顯示德軍將於十二月中旬出動四搜戰列巡洋艦對三地進行轟炸。但無線電消息沒有提到擁有十四艘無畏艦和八艘前無畏艦的公海艦隊將充當增援。英德雙方的艦艇於12月15日離開了各自的基地,英國方打算在德軍返航的途中進行伏擊。為了這次伏擊任務,皇家海軍召集了喬治·沃倫德中將的六艘無畏艦包括俄里翁號和她的姐妹艦艇,君主號和征服者號。協助戰鬥的還有大衛·比蒂海軍中將的四艘戰列巡洋艦。[14]

在12月16日清晨的黑暗且惡劣的天氣中,雙方的艦艇開始交火。德國方在最初的交火中占了上風,嚴重損壞了幾艘英國驅逐艦,但公海艦隊司令弗里德里希·馮·英格諾爾海軍上將下令掉頭,因為他擔心英國驅逐艦可能在黎明的時候發起大規模襲擊。英國方這邊由於一系列誤解和失誤使準備進行伏擊任務的艦隊並沒有成功攔截撤退的德國艦艇。[15]

Remove ads

日德蘭海戰

Thumb
日德蘭海戰

為了引誘並摧毀皇家海軍大艦隊的一部分,德國海軍16艘無畏艦、6艘前無畏艦和支援艦組成的公海艦隊於5月31日清晨離開玉灣。艦隊與希佩爾的五艘戰列巡洋艦協同航行。皇家海軍情報機構截獲並解密了包含行動計劃的德國無線電通信。作為回應,海軍部命令大艦隊,總計約28艘無畏艦和9艘戰列巡洋艦,在前一天晚上出擊以切斷和摧毀德國公海艦隊。[16]

5月31日,在奧利弗·貝克豪斯上尉的指揮下,俄里翁號成為了部署後戰線前端的第五艘艦艇。[17]在全面交戰的第一階段,該艦於18時32分在一輪齊射中從主炮向藩侯號戰列艦發射了四發穿甲炮彈,其中一發命中目標並摧毀了一門5.9英寸的艦炮。19點15分左右,俄里翁號在17公里外向呂措號大巡洋艦發射了6發穿甲彈,並聲稱最後兩發炮彈命中了目標。呂措號在此期間也被君主號的主炮打擊,在短時間內被兩艦擊中了五次。俄里翁號和君主號擊毀了呂措號的兩門主炮,暫時切斷了艦尾炮塔的動力,並造成了該艦大量進水。這是俄里翁號在戰鬥中最後一次開火,在日德蘭海戰中,俄里翁號總共消耗了51發13.5英寸的穿甲炮彈。[18]

Remove ads

後續活動

Thumb
1918年的俄里翁號

大艦隊於8月18日進入北海南部試圖伏擊德國公海艦隊,但一系列誤傳和失誤使得英國人未能在德國艦隊在返回港口之前進行任何攔截。兩艘輕型巡洋艦在行動中被德國U型潛艇擊沉,促使大艦隊司令傑利科決定不讓艦隊進入北緯55度30分以南的水域,因為德國潛艇和水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海軍部同意並規定大艦隊不會出擊,除非德國艦隊試圖入侵英國,或者在合適的條件下被迫交戰。[19]

1918年4月,德國公海艦隊再次出擊,襲擊前往挪威的英國運輸船隊。德軍在行動期間實施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這使得英國人的密碼分析員無法警告大艦隊的新指揮官貝蒂海軍上將。英軍在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發生事故被迫打破無線電靜默後才得知這次行動的存在。貝蒂隨後命令大艦隊出海截擊德國艦隊,但皇家海軍在公海艦隊返回德國之前都未能進行任何有效的攔截。[20]

Thumb
1915年後,四艘俄里翁級戰列艦組成的戰列線

1920年9月14日,俄里翁號被轉移回樸茨茅斯。該艦隨後成為後備艦隊的旗艦,由海軍中將理查德·菲利莫爾(Richard Phillimore) 指揮。[21]1921年6月,俄里翁號成為波特蘭的一艘炮兵訓練艦。1922年4月12日,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條款,俄里翁號被列入處置清單。12月19日,俄里翁號被賣給了考克斯和丹克斯公司,並於1923年2月於烏普諾被拆解。[11]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書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