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羅書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保羅書信》(希臘語:Ἐπιστολὲς Παύλου),天主教譯稱《保祿書信》、東正教譯稱《帕弗羅書信》、唐朝景教譯稱《寶路法王經》[1],是使徒保羅寫給各地教會就各教會內的情況或是對來信詢問教義的人的回信,書信中解釋了許多有關基督教教義的疑難問題及闡明教理原則,是基督教的重要文件,後在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確認為正典而被列入基督教《新約聖經》中。

現今學者多數認為保羅書信中有七篇是保羅創作,三篇《教牧書信》是偽典,另有三篇作者身份有爭議。(參見保羅書信作者身份)[2]19世紀,德國學者克里斯提安·鮑爾最早開始質疑《保羅書信》的真實作者,認為其中只有四篇所保羅所作。
篇目
「保羅書信」篇目如下:
Remove ads
作者與寫作時間
「保羅書信」中,《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被認為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坐監期間所寫作,故稱為監獄書信或被囚書信(Captivity Letters);而《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和《提多書》的對象是教會牧者,因此亦稱為教牧書信(Pastoral Letters)。
而《希伯來書》作者不明,雖有少數古代學者認為乃保羅所著,但近代學者多不採納此說,因其寫作風格與已確認的保羅書信大不相同。大約在1930年發現的切斯特·貝蒂紙莎草紙抄本第2號(P46)中也收錄了《希伯來書》。 這份紙莎草紙抄本僅在保羅死後一百五十年左右便寫成了。 論到這份抄本, 英國校勘學家凱尼恩爵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 希伯來書放在緊接羅馬書之後的位置(這幾乎是史無前例的),由此表明在這份手抄本寫成的早期日子,沒有人懷疑這封書信的執筆者是保羅[3]。」
失傳作品
有數篇保羅書信,現已失傳。
翻譯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