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倪元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倪元璐
Remove ads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玉汝鴻寶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書法家進士出身。與黃道周王鐸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合稱「晚明五大家」。

事实速览 倪元璐, 籍貫 ...

生平

早年生平

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浙江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鄉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1],授庶吉士,倪元璐與馬如蛟黃道周等同出韓日纘門下[2]。天啟四年,任編修[3],五年冊封德藩,給假養病。七年四月假滿,五月江西主考。

崇禎元年(1628年),升翰林院侍講,元璐請求毀去《三朝要典》,逐來宗道楊景辰閹黨,並上書為東林黨人辯護[4];又曾上書申救黃道周劉宗周等人[5]。歷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右中允。崇禎四年(1631年)進右諭德,充日講官,七年進右庶子。崇禎五年,元璐四次奏疏乞歸,不准。曾說「吾平生不熱愛官,不喜居要人牢籠之內」。崇禎八年(1635年),遷國子監祭酒,恢復祖制的貢士積分之法[6]。後被溫體仁嫉妒,因而去官閒住。

再次起復

崇禎十五年(1642年),重新啟用為兵部右侍郎侍讀學士,當其時正值清兵第六次入塞,鄰近大亂,道路頗棘,倪元璐出金募壯士隨行一路沖險北上。[7][8]次年抵達京師,崇禎帝得知甚高興,向其他人說「固知是吾倪講官也」,並召他即日面陳制敵機宜[9]。當其時,崇禎帝十分欣賞元璐,預備隨時把他提拔為閣臣,而內閣大臣陳演恐怕他威脅自己,便進言說「天下不治,皆由於兵部和戶部不合,今廷臣可任者,惟有倪元璐、馮元飈兩人,假如元璐為戶部尚書,元飈為兵部尚書,彼此合作,國家不日可治」,崇禎帝深以為然[10]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元璐被破格提拔為戶部尚書翰林院學士,仍充任日講官。戶部尚書任內,倪元璐請求把徵收三餉的官吏合三為一,以免越多官吏就越多機會作奸科,百姓因而稍稍緩口氣[11]。當時有崇明人沈廷揚向朝廷獻計改漕運為海運,元璐把他的建議呈送崇禎帝,因而得以用灣船六船試行,一個月後,當元璐看見沈廷揚便驚訝說「我已經奏聞陛下,說你已經出發了,你怎麼還在這裡?」,而廷揚則回覆說「我已經去完回來了,運送的物資也已經抵達了」,元璐大喜並上報崇禎帝[12],廷議今後海運和漕運相半而行,但後來未及實施就遭遇「甲申之變[13][14]

殉國成仁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倪元璐上書請求讓浙江鄉紳團練鄉兵,浙西由徐石麒錢繼登主持,浙東則推薦劉宗周羌應甲主席;又在保甲中簡練鄉勇,實行古弓弩社法,崇禎帝是其言[15]。二月,被解去戶部尚書職務,惟負責經筵日講。[16]三月六日,李自成攻佔宣府,從真定繞道而出,倪元璐引用宋康王的故事,急請太子前往南京撫軍[17],但未被崇禎接納[18][19]。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陷京師,倪元璐盪盡家產,募得數百死士,馳赴北京勤王。倪元璐入都時,強邀祝湯齡前往,但被婉絶。元璐得知崇禎殉國後,便「束帶向闕,北謝天子,南謝太夫人」,又在桌子寫下「南部尚可為。死,吾分也。毋紟棺,以志吾痛」,隨後自縊而亡。

身後

南明弘光朝時,追贈少保吏部尚書文正[20]清朝改諡文貞,賜地七十畝,命有司春秋致祀。

評價

明史》:「范景文、倪元璐等皆莊烈帝腹心大臣,所共圖社稷者,國亡與亡,正也。當時壎顏屈節,僥倖以偷生者,多被刑掠以死,身名俱裂,貽詬無窮。而景文等樹義烈於千秋,荷褒揚於興代,名與日月爭光。以彼潔此,其相去得失何如也。」

《東林列傳》:「先生當啟、禎之朝,昌言嶽嶽,能使群奸破膽,宵人屈服。每一疏出,如撞晨鐘。崇禎元年三疏,其最著者矣。烈皇帝每得其疏,置之屏問,出入瞻誦,以為偉人,不可謂不遇矣。」

倪元璐針對明廷頒發《坤輿格致》令各省開礦之議,特上《請停開採疏》建議停止開礦。倪元璐曾表示:「大都天下之事,不患無議論而患無事功,不患無風節而患無經濟。」但首輔陳演批評:「元璐書生,不習錢穀。」亦有其道理。

家族

曾祖倪鎧,號抑菴,正德五年庚午舉人、官南城知縣。祖倪應蘄,號南望,封知縣。父倪凍,號雨田,萬曆二年進士,歷知撫州淮安荊州瓊州

從兄倪元珙,與元璐舉同榜進士,官至廣西道監察御史

著作

Thumb
石交圖,繪於崇禎九年(1636年)

元璐善書法,學顏真卿王羲之王獻之秦祖永《桐陰論畫》中說:「元璐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著作收入《倪文貞集》。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