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偷票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偷票房,是指在中國大陸的電影銷售過程中,影院為了謀取更大利益,私自出售不與片方進行收益分成的電影票,這樣全部的票款歸影院自己所有,但片方卻不能獲得任何利益,這部分本應在市場中的票款,就無聲無息地進了影院的口袋。[1]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7月14日) |
常見方式
偷票房與挪票房
「挪票房」指把甲電影的票房收入算進乙電影當中。比如觀眾去看甲電影,但影院卻給乙電影的影票,結果本應是甲電影的票房卻轉到了乙電影的賬下。相關出品方往往和影院私下達成協議,瓜分所得票房利益。而「偷票房」則是影院通過私自出售影票或截留票款等手段,對出品方瞞報票房,獨吞市場收益。[6]
註:1.因中國大陸地區電影票多為網絡銷售,手寫票、無票入場等低端偷票房的手段已不常見,現今影院多採用技術手段偷票房,例如在網絡售票系統中安裝攔截插件,使部分票房數據不錄入電影票房數據等。 2.在影城現場購票比網絡購票更容易被影院偷票房,但網絡售票也同樣存在被偷票房的可能性。 3.中國大陸部分影院採用買斷某些影片的版權,然後後台通過技術手段將其他分賬影片的票房轉移到影院先前買斷影片的票房數據中,但這種買斷影片是絕對不會是市場上的熱門影片。還有部分影城將參與分賬的影片票房轉移到重映的不參與分賬的影片票房數據中。 4.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上的票房違規行為以偷票房為主,而挪票房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如果影院在放映影片A時打印出影片B的電影票,而影片A與B均需參與分賬時影院挪動票房無法更多獲利(只有影片B為影院買斷版權的影片影院該行為才能獲利)。即使影片A、B分賬比例不同,挪票房也遠不及影院通過後台攔截票房數據獲利大。 5.因為一些觀眾不了解相關知識,經常會產生偷票房的烏龍事件,例如自助取票機卡紙,影廳冠名等不屬於偷票房行為。 6.中國大陸電影市場除偷票房外,另存在票房注水、買票房、刷票房、幽靈場等其他市場亂象,如某影城場次在售票系統顯示滿場時可能是影院設備故障或排映時間、版本錯誤等原因的鎖場,或是團體包場等,而某些影片為衝擊票房記錄片方可能會自購票房衝擊記錄。買票房的主體是片方,而偷票房的主體是影院,買票房等行為不屬於偷票房。
Remove ads
調查和處罰
美國電影協會的六大好萊塢製片商關注中國院線是否存在票房瞞報問題。在該協會和美國貿易官員的施壓下,中國於2015年私下同意對中國境內的好萊塢票房進行獨立審計調查。該項調查在2017年夏天展開。[7]
2017年3月1日在中國正式生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不得虛報或瞞報票房收入,在一些情況下,違規者可以被處以的罰款高達違法收入的五倍。2017年3月,中國326家電影院因「偷票房」而被處以巨大罰單。[7]
被偷票房的電影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被《梔子花開》、《小時代:靈魂盡頭》以換票、手寫票方式偷票房,但是《小時代:靈魂盡頭》導演郭敬明稱該行為與導演和發行方沒關係。
- 《變形金剛3》,被《楊善洲》以捆綁式消費方式偷票房。
- 《戰狼》,被《兔俠傳奇2:青黎傳說》以手寫票方式偷票房。
- 《後會無期》,被《小時代:刺金時代》偷票房。
- 《智取威虎山3D》
- 《十萬個冷笑話 (電影)》[8]
- 《重返20歲》[9]
- 《盲探》
- 《三城記》、《滾蛋吧!腫瘤君》、《終結者:創世紀》、《烈日灼心》等同期電影被「主旋律電影」《百團大戰》以手寫票方式偷票房。[10][11][12][13]
- 《明日戰記》、《斷·橋》和《獨行月球》[14][15]
參見
- 收視率造假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