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傅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中平四年,涼州刺史耿鄙討伐韓遂、王國等金城亂軍,傅幹父傅燮知道耿鄙不得人心,必定失敗,於是反對。耿鄙執意出兵,行至狄道時發生叛亂被殺,於是韓遂、王國圍攻漢陽。漢陽少兵缺糧,傅燮依然堅守,隨同韓遂等攻打漢陽的數千北地羌人,感念傅燮恩德,集體在城外叩頭,請求傅燮放棄死守漢陽,讓他們護送他回故里。時年十三的傅幹見此於是進言,勸其父接受棄漢陽歸北地,傅燮以「殷紂之暴,都尚有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稱其賢。如今朝廷沒如此殘暴,我品德能超過伯夷?」來曉諭其子,傅幹哽咽不能復言,後王國派前酒泉太守黃衍勸降,傅燮按劍叱責黃衍:「你身為國家任命的太守、剖符之臣,反倒為叛軍做說客?」於是,傅燮率領左右沖向亂軍,臨陣戰死。[1]
建安七年,袁紹病逝,其子袁尚欲與馬騰及韓遂聯合,馬騰假裝答應。匈奴單于呼廚泉在平陽叛亂,鍾繇率軍圍困,袁尚遣鍾繇外甥河東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幹率軍到河東,傅幹遊說馬騰說:「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奉天子誅暴亂,法明國治,上下用命,有義必賞,無義必罰,可謂順道。袁氏背離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寬而多忌,仁而無斷,兵雖彊,實失天下心,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旣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旣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於是馬騰畏懼。傅幹繼續說:「智者轉禍為福。今曹操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獨制河東,曹操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將軍誠能引兵討伐郭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操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竹帛不能盡載也。希望將軍能好好考量!」鍾繇也派遣張既向馬騰等關中將領游說,於是馬騰遣子馬超將精兵萬餘人,與鍾繇會擊大破郭援等[2],斬郭援,高幹、單于皆降。[3]
建安十七年,劉備攻蜀之初,丞相掾趙戩認為劉備不濟,不會用兵,沒本事拿下益州,傅幹反駁說:「劉備得人心,又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傑輔助,怎會不濟呢?」結果劉備果真攻佔益州。[4]
建安十九年,秋七月,曹操征孫權,傅幹此時擔任曹操的參軍,認為吳蜀據險而守,不易征伐,應先整頓國內,教化百姓。曹操不聽從,軍遂無功。[5]
Remove ads
肉刑議
漢文帝時廢肉刑,而漢末復肉刑議熾盛,曹操亦欲恢復,支持恢復肉刑的代表人物有陳群、鍾繇、傅幹等人,傅幹曾作肉刑議,提出肉刑之法,不當除一也。[6]
家庭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