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兒童換金錢醜聞
美国司法丑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兒童換金錢」醜聞(英語:Kids for Cash)是指來自賓夕法尼亞州路澤恩縣威爾克斯巴里民事訴訟法院的兩名法官在判決中吃回扣的醜聞。2008年,涉案法官邁克爾·科納漢和馬克·恰瓦雷拉收受私人監獄公司的回扣,以換取法庭對重判青少年以提高賓夕法尼亞州兒童保育營利性拘留中心的入住率[1][2]。
![]()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4年10月23日) |
即使涉及的被告青少年被控犯下諸如嘲笑校長或者非法入侵等微不足道的輕罪,法官恰瓦雷拉仍延長數千名少年的羈押時間。 [3]在2009年法官拒絕了最初的認罪協議後, [4][5]聯邦大陪審團提起48項指控[6]。2010年,科納漢承認一項共謀敲詐勒索罪,並被判處在聯邦監獄服刑17年半。[7]恰瓦雷拉則於次年受審,其39項指控中有12項成立,並被判處聯邦監獄服刑28年。[8]
醜聞發生後,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推翻了盧塞恩縣的數百起刑事裁決。[9]少年法律中心對法官和許多當事方提起集體訴訟, [10]賓夕法尼亞州立法機構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調查該縣的少年司法問題。 [11]
Remove ads
調查
賓夕法尼亞州司法行為委員會在2004年至2008年間收到了四起對邁克爾·科納漢法官的投訴,但後來委員會承認沒有對其中任何一個投訴進行調查,也沒有查閱這些投訴所涉案件的檔案。 [12] 2006 年,聯邦調查局收到有關科納漢和以及縣級法庭中的存在裙帶關係的密報。[13] 在設立於費城少年法律中心對一些未成年人的幫助下,針對盧塞恩縣的不當裁定的額外調查於2007年初啟動。該中心的律師發現,有數百起案件在被告沒有得到正確的法律援助下就進行了審理。 2008年4月,該中心向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申請,要求對涉嫌侵犯青少年公民權利的行為進行援助,但隨後被拒絕。然而在 2009年1月針對科納漢和馬克·恰瓦雷拉的腐敗指控浮出水面時,申請才得到了重新考慮。 [14]
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稅局也調查了科納漢和恰瓦雷拉,不過這些聯邦調查的確切日期和範圍沒有公開。 [15]據透露,部分調查始於旨在對前盧塞恩縣法官Ann H. Lokuta的行為進行審查所舉行的聽證會期間。[16] Lokuta於2006年11月被帶到司法行為委員會面前,以應針對她使用法庭工作人員為她個人服務、公開表達對與她發生爭論的律師的偏見,以及大庭廣眾下斥責工作人員致其產生精神壓力的三項指控。 [17] 委員會於2008 年11月對Lokuta作出裁決,將她從法官席位中除名。在聽證會期間,Lokuta 指控科納漢密謀將她除名。 [18]在行為委員會做出裁決之前,她協助上述的聯邦機構調查了「兒童換錢」的案件。鑑於正在進行調查,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於2009年3月頒布一項暫緩將她除名的命令並舉行補選以代替她的席位。 [19]在Lokuta聽證會上,科納漢作證說縣法官之間沒有私底下的聯繫。然而,情況相反的是,後來被判犯有欺詐和逃稅漏稅的法官邁克爾·圖爾(Michael Toole)以及另一名法官出現在了科納漢和恰瓦雷拉共同擁有的位於佛羅里達公寓內。 [13]
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於2011年1月維持將Lokuta從法官席位中除名的決定並認定無論科納漢的證詞如何,Lokuta受到的處理是公正的。同時,受波及的2401名青少年的案件記錄被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下令刪除。 [20][21]
Remove ads
指控和抗辯
2009年1月2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區檢察官辦公室的一份聲明中簡要地概述了二人面臨的指控。訴狀上 [22]描述了二人在2000年至2007年期間所作所為對兩家賓夕法尼亞州兒童監護公司經營的私人少年拘留中心的建造以及入住率的影響。二人以官方的態度支持私人拘留中心而非盧塞恩縣官方的拘留中心。 [15]
此外,時任首席法官的科納漢還被指控在2002年利用他的手中的權力取消了對該縣運營的官方拘留中心的資助。兩位法官據稱因達成了由律師羅伯·特鮑威爾(Robert Powell)合辦的私人拘留中心與法庭的合作協議而收受了「數百萬美元」的回報。此外,據稱二人利用職權陸續關閉了縣級懲教所。[4]這些方法用來隱匿二人所得並致使兩被控逃稅。聲明還稱,恰瓦雷拉和科納漢還被控「在少年緩刑官不建議的情況,將少年送往與二人有利益來往的拘留中心」 [4]
最初,達成的認罪協議要求兩位法官服刑長達七年,支付罰款和賠償,並為所犯下的罪行承擔責任。 [1]然而,2009年7月30日,近斯克蘭頓的聯邦地方法院法官Edwin M. Kosik駁回了認罪協議,理由是「被告認罪後行為和被告的表現出來的情緒」不符合認罪協議設置的初衷。 Kosik寫道,即使面對充足的證據,科納漢和恰瓦雷拉仍堅持否認他們的罪行,因此不值得做出遠低於聯邦量刑標準的判決。 [23][5]兩位被告的律師提出動議,要求重新考慮Kosik推翻認罪協定的決定。 [24]該動議於2009年8月24日被駁回,科納漢和恰瓦雷拉隨後撤回了他們的認罪,因此恰瓦雷拉需要面對陪審團、二人將被面臨遠多於認罪協定中的指控。 [25]
Remove ads
判決

2011年2月18日,經審理,聯邦陪審團認定針對恰瓦雷拉的39項指控中的12項成立,其中就包括了「利用兒童作為籌碼來賺錢」的敲詐勒索的指控。在裁定恰瓦雷拉敲詐勒索罪名成立時,陪審團同意檢察官的意見,即他夥同科納漢從一家青少年中心的的營造者手裡非法收取了近100萬美元回扣,然後把贓款藏了起來。 [26]
由六名男性和六名女性組成的陪審團還裁定恰瓦雷拉犯有「誠實服務欺詐」和稅務欺詐罪,因為他沒有在他的年度公開財務披露表和四年中的納稅申報表中列出這筆錢。此外,他們還認定他犯有串謀洗錢罪。陪審員否決了恰瓦雷拉涉及一筆190萬美元的賄賂。檢方稱,這筆錢以上萬現金的方式塞進聯邦快遞打包盒裡賄賂給二人,這筆錢來自於從擁有兩家私人少年拘留送的建造者和所有者。
在恰瓦雷拉被定罪後,他和他的律師在法院的台階上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被Sandy Fonzo打斷。Sandy Fonzo的兒子Edward Kenzakoski在還只是初犯的情況下,被判羈押。他獲釋後,於2010年6月自殺身亡。 [27]
2011年8月11日,恰瓦雷拉被判在聯邦監獄服刑28年。 [28]他目前被關押在位於肯塔基州東部的低安全級別的阿什蘭聯邦監獄。 [29] 按計劃,他將於2034年6月18日獲釋,屆時他年滿84歲。 [30] 恰瓦雷拉就他的判決向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但於2013年7月25日被法庭駁回。 [31]
然而,恰瓦雷拉繼續上訴,辯稱最高法院對弗吉尼亞州前州長羅伯特·麥克唐納案的裁決就限定了誠實服務欺詐適用範圍。 [32] 2018 年1月9日,聯邦法官克里斯托弗·康納推翻了對恰瓦雷拉敲詐勒索、密謀敲詐勒索、密謀洗錢的裁定。 康納支持了恰瓦雷拉的辯解,即恰瓦雷拉所稱的他的律師未能就這些指控提出訴訟時效辯護。康納下令組織新的審判,但誠實服務欺詐的定罪仍然成立。 [33]
2011年9月23日,科納漢在承認一項共謀敲詐勒索罪後,被判處17年半的聯邦監獄監禁。由於新冠疫情,他提前六年於2020年6月獲釋,並被要求居家監禁。 [34]2024年1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赦免新冠疫情期間從監獄獲釋轉為居家監禁的罪犯,其中包括科納漢,輿論譁然[35][36]
2011年11月4日,律師鮑威爾在承認未檢舉重罪和作為逃稅的幫凶後被判處在聯邦監獄服刑18個月。他被關押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的一個低安全級別的施聯邦監獄。他於2013年4月16日獲釋。 [37][38][39] 2015年8月10日,法官批准了鮑威爾 475 萬美元的和解協議,因為他的行賄行為導致的不公正判決波及到了至少2400名少年。 [40]
2009年9月3日,建造少年距離中心的地產商羅伯特·梅里克(Robert Mericle)承認未檢舉重罪。梅里克未告知大陪審團他曾向科納漢和恰瓦雷拉支付210萬作為幫助費。梅里克同意支付210.5萬用於成立本地兒童健康和福利項目。梅里克面臨3年監禁以及最高25萬的罰款.[41][42][43][44]。梅里克於服刑一年後於2015年獲釋[45]
盧澤恩縣青少年緩刑辦公室法醫服務部前副主任桑德拉·布魯洛 (Sandra Brulo) 於 2009年3月承認聯邦妨礙司法公正罪。這些指控源於布魯洛在意識到自己涉及一樁聯邦的民事訴訟後所採取的妨礙司法的行為。[46]
受害者法律訴訟
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根據1722年出台的鮮有使用王座法庭擁有的管轄權[47],任命伯克斯縣民事法庭的高級法官阿瑟·格里姆 (Arthur Grim) 為特別法官,負責審查所有的恰瓦雷拉在2009年2月11日接手的涉及少年的案件。[48]在他於2009年3 月11日做出的臨時報告中,他建議撤銷恰瓦雷拉在2003至2008所作的所有判決,並刪除受影響少年的記錄。他的結論是,由於恰瓦雷拉對少年應享的憲法權利的漠視以及他收受回扣的問題,恰瓦雷拉參與審判聽證從來就不是公平公正的[49]。2009年3月26日,最高法院批准了格里姆的建議,認定恰瓦雷拉侵害了數千名青少年的憲法權利,數百起針對少年的裁決被推翻[50][51]。
少年法庭互助委員會
在被告認罪後,賓夕法尼亞州議會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盧澤恩縣誤判的所有階段的情況。由盧澤恩縣巴特勒鎮眾議員托德·伊查斯發起的眾議院第1648號法案[52]致使該州於2009 年7月成立了少年法庭互助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賓夕法尼亞州各部門所任命的11名成員組成,其中四名由司法部門任命,四名由立法機構選出,三名由州長任命。[53]
2009年8月7日,州長埃德·倫德爾(Ed Rendell)簽署該項法案,嚴厲批評了恰瓦雷拉和科納漢,稱二人「剝奪了多達6千名年輕人的尋求律師援助的權利並對他們判處不合理的刑罰,損害了他們權利,致使這些年輕人及其家庭發生永久性的改變。」[53]該委員會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旨在調查這展兩名徇私枉法法官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審查他們任職盧澤恩縣法院後的情況。[53][54] 該委員會被授予傳票權,並被要求在2010 年 5月31日之前完向州政府的三個部門報告其建議和調查結果。[55]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這一醜聞出現在邁克爾·摩爾2009年的紀錄片《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中。 [56][57] 2014 年 2 月發布了一部涵蓋醜聞的完整紀錄片,名為《兒童換金錢(kids for cash)》, [58]並得到了好評。 [59] [60]普利策獎獲得者調查記者威廉·埃森巴格(William Ecenbarger)為醜聞寫了一篇經過經過充分修訂的書本長度的闡述報告。 [61] 2014年4月, CNBC的犯罪紀錄片系列《美國貪婪(American Greed)》對此案進行了報道。 [62]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