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先知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先知街(希伯來語:רחוב הנביאים,Rehov HaNevi'im)是耶路撒冷一條東西走向的軸線道路,始於大馬士革門外,止於小大衛廣場,位於雅法路北側,平分Musrara街區。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先知街是醫院、教堂、修道院、招待所[1]、政府機關、外國領事館,和富裕的基督教、猶太教和阿拉伯居民最喜歡的地址。
今天,先知街依然混雜分布着居民、學校,醫院,教堂和政府部門[2],這條街因優雅的19世紀建築被稱為「舊城外最美麗的街道」,這些歷史建築也使其成為舊城外最熱門的觀光景點[2]。
詞源

先知街開闢於19世紀中葉耶路撒冷突破舊城城牆向外擴張之際[3]。在開始時,這條街沒有名稱,而是被稱為:
這條街在英國託管初期由耶路撒冷總督羅納德·斯托爾斯正式命名[3]。那時,鋪砌了路面,安裝了水電基礎設施。
1948年前的醫院
在早期,先知街是一個開設醫院的熱門地點。在19世紀中葉,位於老城的醫院由於人口密度太高,衛生條件難以保障而被迫遷出。這些醫院開設在先知街,以儘量靠近仍居住在老城的猶太居民。
由基督教傳教組織開辦的醫院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以吸引猶太患者,達到傳教的目的。雖然猶太教拉比對這一做法加以譴責,但是無法阻止許多猶太人繼續到基督教醫院接受治療[5]。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先知街設立的醫院包括:
- 猶太人傳教會經營的療養院 (82號),建於1862年
- Marienstift 兒童醫院,於1872年開業(29號)

- 梅耶羅斯柴爾德醫院,老城以外的第一個猶太醫院,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男爵於1888年建成,以他的父親命名(37號)
- 德國女執事醫院,1894年開業,1948年之後,它被Bikur Cholim醫院接管「齊夫樓」。 (49號)
- 英國教會醫院,於1897年開業(82號)
- Bikur Holim 醫院,建於1910年(53號)
- 意大利醫院,於1919年開業(34號)
Remove ads
政府辦事處和領事館
基督教傳教會
先知街的基督教傳教會中,最突出的是倫敦猶太人傳教會,總部設在這條街的西端(現為聖公會國際學校校園)。在1880年代曾僱傭了數百名來自俄羅斯的貧困的猶太移民。[10]
酒店

私人住宅

不同於舊城外的其他專門的猶太教,基督教和阿拉伯區,先知街是一個混居區域,奧斯曼帝國和後來英國官員;外國領事和富裕居民都住在這裡,創造了文化和社會中心[12]。
著名的居民包括:
- 康拉德·希克,德國新教傳教士和建築師,在這條街建造了幾個建築物,包括他自己的家泰伯樓(58號)
- 威廉·霍爾曼·亨特,英國畫家,1869年在64號建造住宅[13]後來的租戶包括海倫娜·卡根博士,耶路撒冷的第一位兒科醫生。1925年,希伯來語女詩人雷切爾住在院內的白色小房子,從院內的梨樹獲得靈感,寫了一首詩[14]。
- 約瑟夫·納馮,猶太商人,雅法-耶路撒冷鐵路的發起者,納馮府(59號)的所有者[6]。
- Johannes Frutiger,瑞士銀行家,他的住宅名為瑪哈念樓,建於1885年,瑪哈念出自《創世紀》32:2. 今天是以色列教育部。
宗教團體

在19世紀後期,一些猶太社區在先知街東端,靠近大馬士革門的地方建立起來。在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又建起了敘利亞、伊拉克、波斯和格魯吉亞、高加索猶太人的房屋[15]。[5]這些街區在1929年巴勒斯坦暴動期間被拋棄,由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接管。[15]
建築

先知街的大多數建築用石頭砌築,有高高的圍牆。私人住宅很大,高一層或兩層,前面或後面設有花園。公共建築不超過四層。

在先知街的西段,從Shivtei以色列街到小大衛廣場,很多公共和私人建築都採用歐洲風格,反映建造者的國籍。例如,德國女執事醫院和鐘樓是典型的德國教堂和公共建築。沿街建築物和門飾以宗教象徵物,如十字架、大衛之星、新月,宗教機構的標誌,和聖經 經文。
一些建築由建築師康拉德希克設計:倫敦猶太人傳教會(今聖公會國際學校);德國醫院的部分[10],和希克住宅泰伯樓(今瑞典神學院)(58號)。
文藝復興風格的意大利醫院是由Antonio Barluzzi設計,建於1919年,今天是以色列教育和文化部。[10]
現代機構


- 國際福音教會(55號)
- 聖約瑟修道院(66號)
- 瑞典神學院(58號)[18]
- Shevet Achim,設有小兒先天性心臟缺陷醫療中心(29號)

- 教育和文化部(意大利醫院大樓)
- 教育部辦公室(利拉姆樓)
- 教育部(瑪哈念樓)
- 亞伯拉罕旅館[19]
- 棕櫚旅館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