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臂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臂弓,又稱神臂弩強臂弩西夏鐙弓箭,原產自西夏,是宋朝西夏軍隊的重要制式兵器,宋朝在神臂弓基礎上發展出克敵弓馬黃弩等變種。[1]:320

歷史

神臂弓原產自西夏。宋熙寧元年(1068年)西夏党項人頭目李宏(又稱李定)獻弓於宋神宗,由此宋人掌握了神臂弓的製作工藝,宋神宗認為武器威力過大,下令各地不許私自製造,宋朝開始在軍器監大規模製造神臂弓配裝軍隊。至元符元年(1098年)南宋政府曾經下令各地製造1.8萬副神臂弓,宋廷不惜減少製造其他弩機也要製造神臂弩。宋軍將領吳璘還曾經利用神臂弓發明「疊陣」法,充分發揮弓弩作用。金軍將領完顏宗弼也讚嘆此弓威力,死前稱唯一害怕宋人神臂弓和重斧兩樣兵器。宋欽宗也曾稱神臂弓乃中國長技,南宋韓世忠宋高宗都曾經親自參與該類弓的改良。[2][3][4][5]

形制和威力

宋會要》稱神臂弓能夠穿透兩百四十步之外的榆木,《夢溪筆談》稱其能夠穿透三百步以外的重扎,《玉海》記載宋神宗親自檢驗其能夠穿透70步外的鐵甲,但初用者很難命中七十步之外的目標。宋軍一開始訓練射擊120步之外的精準度,紹聖四年改練80步,而在實戰中一般都是以150步為有效殺傷範圍,例如南宋吳璘「疊陣」法就是在敵軍士兵在150步以內開始射擊。[2]

考古發掘

據《收藏快報》報道,寧夏海原縣賈埫鄉馬營村西夏古城曾經出土該機原物。[6]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