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林特·希爾 (特勤人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林特·希爾 (特勤人員)
Remove ads

克林特·J·希爾(英語:Clinton J. Hill,1932年1月4日—2025年2月21日)是一名前美國特勤局特工,他曾擔任五位美國總統的隨扈,自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一路服務到傑拉爾德·福特

事实速览 克林特·希爾, 出生 ...

希爾最廣為人知的經歷是1963年11月22日發生的約翰·F·肯尼迪遇刺案,當時約翰·肯尼迪總統在經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迪利廣場時刺殺,希爾從隨行車輛衝向總統座車跳上車尾,以身體保護受襲的總統及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直至車輛抵達帕克蘭紀念醫院英語Parkland_Memorial_Hospital[1]這一壯舉被亞伯拉罕·薩普魯德英語Abraham_Zapruder攝影機拍下。在2025年逝世前,希爾是總統車內最後一位仍在世的見證人。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希爾出生於北達科他州拉里莫爾,母親為挪威裔的艾瑪·彼得森。原生家庭居住在羅斯格倫英語Roseglen,_North_Dakota附近的農場,但母親在他出生僅17天後便因家庭變故將他送往法戈的北達科他州兒童之家。三個月後,他被挪威裔的克里斯與珍妮·希爾夫婦收養,並跟隨養父母搬到華許本。[2]他的原姓氏為「Haugen」,後來改為英文的「Hill」,因為「Haugen」在挪威語中意為「小山」。[3][4]

希爾在華許本高中畢業後,就讀於明尼蘇達州穆爾黑德康考迪亞學院英語Concordia College (Moorhead, Minnesota),在校期間參與美式足球、籃球和棒球運動,並主修歷史,於1954年畢業。[4]大學畢業後,他被徵召入伍,先在密蘇里州倫納德伍德堡接受基礎訓練,隨後被派往馬里蘭州鄧多克美國陸軍情報中心英語United_States_Army_Intelligence_Center,接受反情報特工訓練英語United_States_Army_Counterintelligence,並於丹佛的第113反情報軍團第九區服役,直至1957年退役。[5]

服役結束後,希爾加入美國特勤局,最初被分派至丹佛辦公室。1958年,他加入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安保團隊。[6]當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後,希爾被指派為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的貼身保鏢。

Remove ads

約翰·F·肯尼迪遇刺案

1963年11月22日,約翰·F·甘迺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乘車隊遊行途中遇刺,當時其隨行人員正前往達拉斯貿易市場英語Dallas_Market_Center參加午宴。甘迺迪夫婦坐在總統座車的後排,德州州長約翰·康納利與夫人內莉·康納利英語Nellie_Connally坐在中排,特勤局探員威廉·格里爾英語William_Greer負責駕駛,而助理特別探員長羅伊·凱勒曼英語Roy_Kellerman則坐在前排。[7]

希爾當時位於在總統座車後方的特勤局隨行車左側踏板英語Running_board上。他聽到右側傳來類似爆竹的聲音,轉頭時發現甘迺迪已經中彈。意識到情況危急,希爾立刻衝向總統座車,跳上後保險桿,並在途中聽到了第二聲槍響,聲音與第一聲不同,像是「左輪手槍擊中堅硬物體並產生回音」。[8]

根據1964年3月9日希爾與特勤局特工凱勒曼、格里爾和揚布拉德在華盛頓特區向委員會提供的證詞,事發當時,希爾攀住行李箱左側的小扶手,這個扶手通常是供隨行特工站在後保險桿上時穩定身體用的。然而,當天總統車後方並無特工駐守,原因有二:一方面,甘迺迪總統曾多次表示,除非必要,他不希望特工在車隊遊行時站在車後踏板上,甚至在數天前造訪佛羅里達州坦帕時還再次強調了這點;另一方面,特工傑拉爾德·布萊恩指出,車隊即將進入高速公路,通常這種情況下車速會提高至60至70英里,因此不會安排特工站在車尾。[9]

Thumb
希爾爬上總統坐車的後備箱,保護後排座位上甘迺迪和傑基。

在總統遭受致命槍擊的不到兩秒內,希爾成功攀住車輛,但此時駕駛已開始加速,導致車輛一度與他拉開距離。然而,希爾穩住身體,奮力跳上快速加速的座車後方。當希爾爬上車時,他看到賈桂琳似乎因震驚而爬向後車廂。希爾後來在華倫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他認為第一夫人當時是在試圖撿回總統頭部被擊碎的殘片。他趕忙爬向她,將她護送回座位,隨即用身體護住總統與夫人。與此同時,中排座位上的內莉則將受傷的丈夫州長康納利扶到自己腿上,以減少他的痛苦。[10]

前座的特工凱勒曼立刻透過車內雙向電台向前導車輛下令:「立刻前往最近的醫院!」希爾也大聲喊著:「去醫院!快點!」在車隊疾駛前往帕克蘭紀念醫院的途中,他向後方的特勤局隨行車比出「大拇指朝下」的手勢,並左右搖頭,示意總統的傷勢極為嚴重。座車隨後迅速駛離迪利廣場,直奔僅數分鐘車程外的醫院。希爾仍然保持護衛姿勢,低頭查看總統的傷勢。他後來作證時描述:「總統的右後腦幾乎完全消失,碎塊落在座位上,大腦裸露,整個後座佈滿血跡與腦組織,賈桂琳·甘迺迪全身沾滿鮮血。傷口過於嚴重,無法辨識是否還有其他傷口,唯獨右後腦有一道巨大的破口。」[9]

當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甘迺迪與康納利時,希爾接到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的來電。希爾在2013年的訪談中回憶道:「他問我總統的情況如何,但我不想在電話裡告訴他總統已經去世,我認為這不是我的職責。我只能說:『情況非常嚴重,壞到了極點。』」[11]

總統遇刺讓特勤局深感震驚與自責,但所有人都認為希爾的應對無可挑剔。他的迅速反應與英勇行動,讓他在甘迺迪葬禮後幾天於華盛頓獲頒榮譽表揚。即便身處哀痛之中,賈桂琳仍特地出席典禮,親自向希爾表達感謝。

Remove ads

刺殺事件後

希爾在1964年總統選舉後仍負責保護肯尼迪夫人及其子女。隨後,他被調派至白宮擔任林登·詹森總統的特勤人員。1967年,詹森仍在任時,希爾升任總統保護組的特別負責特工(SAIC)。當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總統後,希爾轉而擔任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的保護組SAIC。最終他被調至特勤局總部,擔任所有保護工作的助理主任,並於1975年退休。[12] 希爾支持官方結論,即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為單獨行動,並否定有關暗殺事件的陰謀論[13]1975年,他在接受邁克·華萊士訪問時,含淚表示如果他能早一秒抵達總統車隊,他本可以擋下第三發子彈,並為未能及時趕到深感遺憾。[12]

2006年,在內莉·康納利去世後,希爾成為當年車內最後一位在世者。他為2010年由傑拉爾德·布萊恩(Gerald Blaine)和麗莎·麥庫賓(Lisa McCubbin)合著的回憶錄《肯尼迪特勤組》(The Kennedy Detail)撰寫了前言。[14]

2010年12月,在BBC《今天英語Today_(BBC_Radio_4)》節目的一次採訪中,希爾回憶起1963年的刺殺事件,並談及他1990年首次重返達拉斯時的感受。當被問及如果當時有所不同,是否能挽救總統的生命時,希爾回答:「那天(李·哈維·奧斯瓦德)佔盡優勢,我們毫無機會。那場刺殺因為當時的環境而變得非常容易實施。」[15]

2012年5月,希爾接受C-SPAN節目Q&A的訪談,由布萊恩·蘭博英語Brian Lamb主持。[16]同年4月,希爾出版回憶錄《肯尼迪夫人與我》(Mrs. Kennedy and Me),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描述與賈桂琳的合作關係。[17]同年,他入選挪威裔美國人名人堂(Scandinavian-American Hall of Fame),該獎項由北達科他州組織Norsk Høstfest主辦。[18]

2012年,有報導稱希爾長期居住在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4][16]2013年11月,適逢肯尼迪遇刺案50週年,希爾出版《十一月的五天》(Five Days in November),闡述他對暗殺事件的看法。[19]2016年,他發表回憶錄 《五位總統:我與艾森豪、肯尼迪、詹森、尼克松和福特的非凡旅程》(Five Presidents: My Extraordinary Journey with Eisenhower, Kennedy, Johnson, Nixon, and Ford),總結其特勤局職業生涯。[20]

2018年10月5日,希爾獲頒北達科他州州長道格·伯古姆頒發的西奧多·羅斯福粗獷騎士獎英語Rough_Rider_Award」,該獎項授予北達科他州的傑出、現居或前居民。[21]

個人生活與逝世

肯尼迪遇刺時,希爾已與妻子格溫(Gwen)結婚,並育有兩名兒子。[16]2012 年接受布萊恩·蘭姆訪談時,希爾透露他已與妻子分居或離婚多年。[16][22]截至2013年,希爾居住在舊金山附近。[23]2016年起,他與合作作者麗莎·麥庫賓(Lisa McCubbin)交往[24],兩人於2021年12月結婚。[25]

希爾於2025年2月21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貝爾韋代雷英語Belvedere, California家中去世,享耆壽93歲。[26]美國特勤局於24日發表訃報聲明。[27]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