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氏麗頸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克氏麗頸䲁(學名:Lepidonectes clarkhubbsi),為輻鰭魚綱䲁形目三鰭䲁科麗頸䲁屬的一個種[2],是威廉·阿爾伯特·布辛於1991年對其進行了描述[3],種名是紀念美國魚類學家克拉克·哈布斯(1921-2008)[4],分布於中太平洋東部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海域,深度2至12公尺,本魚體延長,眼上方有大而尖的觸鬚,眶緣、前鰓蓋骨邊緣、頸背及吻背面有小刺,口腔頂部兩側的牙齒,鱗片粗糙,但腹部光滑,前鰓蓋骨及大部分鰓蓋骨被小鱗片覆蓋,胸鰭基部無鱗,雌魚體呈白色,體側有4條紅棕色橫帶,尾根部有一條深棕色橫帶,第一背鰭白色並有紅色斑點;雄魚顏色較鮮豔,體紋較多,第一背鰭為黑色,其基部有2個亮黃色橙色斑點,尾鰭有紅棕色條紋,背鰭3個,背鰭硬棘16枚、背鰭軟條10-11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8-20枚,體長可達6.5公分,成魚棲息在岩礁區,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為食,雌魚產附著性卵在藻類築的巢,雄魚會守護卵,幼魚為浮游性,生活習性不明。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