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萊佩達起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萊佩達起義
Remove ads

克萊佩達起義為1923年克萊佩達地區(又稱梅梅爾領地)爆發的起義。克萊佩達地區與德國的東普魯士尼曼河相望,凡爾賽條約將其自東普魯士分出,歸屬國際聯盟託管[1],暫時由法國政府負責管理[2]。此地屬於小立陶宛,有許多講立陶宛語普魯士立陶宛人居住[3],且包括戰略地位重要的克萊佩達港英語Port of Klaipėda(立陶宛出波羅的海唯一的港口),因此立陶宛共和國相當希望能佔領此地[1]。1920年召開的大使會議英語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中,一普魯士立陶宛人組成的使團試圖說服與會各方將克萊佩達交給立陶宛而未果,會議仍將克萊佩達劃為與但澤地位類似的自由市,立陶宛便決定策劃起義以佔領此地[4],於11月20日的一場秘密會議中敲定計畫[5]

事实速览 克萊佩達起義, 日期 ...
Thumb
里姆凱英語Rimkai車站附近的起義軍
Thumb
參與起義的群眾
Thumb
立陶宛軍隊進入克萊佩達

1922年底,數名立陶宛方的人員進入克萊佩達,在各城鎮發表愛國演說[6],組織了數個以「解放小立陶宛」為宗旨的委員會,12月18日成立了解放小立陶宛最高委員會(SCSLM)[7],1月7日最高委員會發表宣言,指克萊佩達的立陶宛人被外國人迫害,呼籲他們拿起武器抗爭,並請求立陶宛來福槍兵聯盟英語Lithuanian Riflemen's Union支援,後者於1月9日進入克萊佩達[8]。1月10日最高委員會週邊已集結了近萬人(5%至7%的人口)[9]。起義幾乎未被託管當局與警方鎮壓,最終建立了親立陶宛的克萊佩達地區理事會英語Directorate of the Klaipėda Region[10],並請求依民族自決原則併入立陶宛,成為該國的一個自治區[11]立陶宛議會於1月24日批准。國際聯盟承認既成事實,1923年2月17日將克萊佩達地區移交給立陶宛共和國,作為其與波蘭戰爭中失去維爾紐斯地區的非正式補償[12],1924年5月簽署《克萊佩達協定英語Klaipėda Convention》,正式承認立陶宛對該地區的主權[12],為立陶宛重大的外交勝利[13]

1939年,納粹德國向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割讓克萊佩達地區[14],立陶宛被迫接受[1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