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里米亞校園爆炸案

2018年克里米亚校园袭击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米亚校园爆炸案
Remove ads

克里米亞校園爆炸案是2018年10月17日發生在克里米亞刻赤刻赤理工學院英語Kerch Polytechnic College的一場校園槍擊和炸彈襲擊事件[2]。兇手是該校的一名18歲學生弗拉季斯拉夫·羅斯利亞科夫(俄語:Владислав Росляков羅馬化Vladislav Roslyakov),他在學校引爆炸彈,隨後開槍隨機掃射,共造成20人死亡,67人受傷,兇手最終飲彈自盡。

事实速览 克里米亞校園爆炸案, 原文名 ...

這是自2004年別斯蘭人質危機以來、俄羅斯或烏克蘭發生的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事件。[3]

Remove ads

大屠殺

Thumb
炸彈在餐廳內爆炸

弗拉季斯拉夫·羅斯利亞科夫於2018年9月8日購買了一把獵槍,並於2018年10月13日在一家槍支店合法購買了150發子彈。[4][5][6]2018年10月17日上午約10點02分,他進入刻赤理工學院校園。[7][8]一名該事件倖存者稱,槍擊持續了超過十五分鐘。[9]

多名目擊者稱,一名槍手在刻赤理工學院的走廊中緩行,向同學和教師無差別射擊。他還向電腦顯示器、鎖住的門以及滅火器開槍。[10]襲擊過程中引爆了一枚大型釘子炸彈[11],當地警方稱,他們在校園內拆除了更多爆炸裝置。[12] 不過,倖存者們對事件的描述最初存在差異,有人稱聽到了大型炸彈爆炸聲,而另一些人則表示僅聽到了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13]

Thumb
屠殺的應對急救設施

CNN報道,俄羅斯國家電視台頻道「俄羅斯24」稱,已有200名軍方人員被派往事發地點。[14]關於執法部門的反應時間,目擊者的說法不一。有人稱警察在10分鐘內趕到,也有人表示用了15分鐘,[13]儘管在學校附近距離不到300米(980英尺)處就有警局。[7]這場大屠殺以槍手在學院圖書館內飲彈自盡而告終。學校的監控攝像頭捕捉到了襲擊畫面,隨後這些視頻被發布在新聞節目《Vesti.Krym》的YouTube頻道和網站上,但不久後便被刪除。[15]

逝者[16][17]
Ksenia Boldina (17)
Vladislav Verdibozhenko (15)
Victoria Demchuk (16)
Ruden Juraev (16)
Anna Zhuravleva (19)
Alina Kerova (16)
Alexey Lavrinovich (19)
Egor Perepelkin (19)
Vladislav Lazarev (19)
Ruslan Lysenko (17)
Roman Karymov (21)
Danil Pipenko (16)
Sergey Stepanenko (15)
Nikita Florensky (16)
Daria Chegerest (16)
Anastasia Baklanova (26)
Svetlana Baklanova (57)
Larisa Kudryavtseva (62)
Alexander Moiseenko (46)
Lyudmila Ustenko (65)
Vladislav Roslyakov (18) (主謀)
Remove ads

受害者

俄羅斯國家反恐委員會[18]表示,大多數遇難者是青少年。共有15名學生和5名教師遇難。[19]

刻赤市副市長迪利亞維爾·梅爾加季耶夫(Dilyaver Melgaziyev)在10月18日首次澄清傳聞時表示,遇難者中有6人未滿18歲。此後,該數字被修正為11人。[20]克里米亞當局公布了首批20名遇難者的名單。[21][22]

俄羅斯聯邦衛生部部長維羅妮卡·斯克沃爾佐娃(Veronika Skvortsova)向媒體表示,共有67人受傷,其中10人傷勢「危重」,包括5人處於昏迷狀態。[20]

克里米亞國家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康斯坦丁諾夫(Vladimir Konstantinov)宣布,遇難者家屬將獲得經濟賠償,初步方案為每戶獲得100萬盧布(約合13577.73美元)的俄羅斯聯邦預算補償,以及100萬盧布的地方預算補償。[14]

主謀

Thumb
案件發生的四天前,在索科爾槍店的羅斯利亞科夫[23]

此次襲擊的實施者是該學院四年級學生弗拉迪斯拉夫·伊戈列維奇·羅斯利亞科夫(Vladislav Igorevich Roslyakov,俄文:Владисла́в И́горевич Росляко́в;2000年5月2日—2018年10月17日),案發時18歲。[24]

羅斯利亞科夫大約10歲時,父母因其父親遭受嚴重的頭部創傷而離婚。父親自此殘疾,開始酗酒,並虐待羅斯利亞科夫、他的母親及親人。[25][26]羅斯利亞科夫在當地學校就讀時,成績不佳且興趣寥寥。他幾乎沒有朋友,興趣主要集中在武器和電子遊戲上。[27]2015年,他進入學院學習電工專業。在學院期間,他對爆炸物和武器產生了濃厚興趣,還曾隨身攜帶刺刀上課。[28]有一次,他在課堂上噴灑胡椒噴霧,卻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29]他的母親是耶和華見證人成員,[30][31][32]對他的社交活動進行了嚴格限制,經常檢查他的口袋,不允許他去電影院或使用電腦,直到他16歲時才准許他使用電腦。[33][34][35][32]

在襲擊發生前幾天,羅斯利亞科夫聲稱他不相信來世[36]根據鄰居的描述,襲擊前一天晚上,他燒毀了一本標註了經文的《聖經》,以及他的手機和其他書籍。[37]

他的一位朋友聲稱,羅斯利亞科夫「非常痛恨理工學院」,並發誓要向教師復仇。[38]也有報道稱他可能曾受到校園霸凌[39]在襲擊前幾天,他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過他被他人忽視、生活毫無意義、大規模槍擊事件以及自殺等話題。[36]羅斯利亞科夫還加入了多個與連環殺手和大規模殺人犯相關的網絡社區。[40]

監控錄像顯示,羅斯利亞科夫身穿黑色長褲和印有俄文「НЕНАВИСТЬ」(「仇恨」)字樣的白色T恤衫,手持一把八發12號口徑的Hatsan Escort Aimguard手槍式握柄泵動式獵槍。[36][12]他的穿着與1999年哥倫拜恩校園事件實施者之一埃里克·哈里斯相似,引發了外界對該襲擊是否為模仿犯罪的猜測。[41]據一些俄羅斯小報報道,羅斯利亞科夫曾是社交網絡上多個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博德粉絲團體的成員,並曾向朋友透露他認為「搞一次大屠殺會很不錯」[42],並特別提到了哥倫拜恩校園事件。[40]他還提到自己認為那兩名實施者「很酷」。與埃里克·哈里斯類似,羅斯利亞科夫最終在學院圖書館內開槍自殺。

案件調查

俄羅斯調查委員會最初將這起襲擊定性為恐怖襲擊,但隨後更改為大規模謀殺。[12][11]在最初關於刻赤疑似恐怖襲擊的報道發布後,許多俄羅斯政界人士和媒體認為,這起事件是「烏克蘭破壞分子」的行動,並將責任歸咎於烏克蘭政府。[43]然而,隨着更多信息的披露,這些觀點逐漸發生了變化。[12]與此同時,有人質疑羅斯利亞科夫在購買槍支和彈藥前是否經過了足夠的審查,因為這些物品是他合法購得的。[44]

在大屠殺發生後的幾天內,調查人員深入研究了羅斯利亞科夫的背景,試圖確定他的確切動機。調查人員最終將此事件視為一場精心策劃的校園槍擊案。[13]官員們正在調查案件中的一些疑點,例如羅斯利亞科夫從何處獲得了購買武器所需的3萬至4萬盧布(約480至640美元)資金,以及他從哪裡學會了使用這些武器。[7]調查發現,羅斯利亞科夫在2018年獲得了持槍許可,並在完成了法律要求的武器安全培訓、提交了所有必要文件(包括健康證明)後,合法持有這把獵槍。他還定期參加射擊俱樂部活動。[45]在槍擊案發生前不久,他合法購買了150發子彈[46][47]

偵察委員會下令對羅斯利亞科夫進行死後心理評定。[48]克里米亞總理謝爾蓋·阿克肖諾夫(Sergey Aksyonov)在10月18日表示,襲擊者可能有同夥,警方正在尋找「指導」羅斯利亞科夫實施犯罪的人員。[49]然而,到2018年11月9日,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羅斯利亞科夫為單獨行動。[50]

Remove ads

事後影響

學生們於10月23日復課,學校入口處設置了檢查站,用於核查學生身份。俄羅斯羅斯托夫州緊急情況總局人士向記者表示:「已經進行了檢查。根據初步報告,(該建築物)不存在坍塌的危險。」[51]

模仿事件

2019年5月28日,俄羅斯薩拉托夫州沃爾斯克市一名15歲的學生丹尼爾·普爾金(Daniil Pulkin)因痴迷羅斯利亞科夫而發動襲擊,他使用斧頭和燃燒瓶攻擊,致一名女孩重傷。2020年8月,他被判入獄7年,關押於少年犯管教所。[52][53][54]

社會反響

克里米亞總理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宣布,將舉行四天的哀悼活動。克里米亞國家議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康斯坦丁諾夫表示,無法相信18歲的嫌犯弗拉迪斯拉夫·羅斯利亞科夫獨自策劃了這起襲擊。他說:「在行動中,他是單獨作案,這已經被證實。但在我和同事們看來,這個惡徒不可能獨自完成整個準備工作。」[55]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副局長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斯米爾諾夫(Sergei Mikhailovich Smirnov)表示,安全部門需要對互聯網進行更嚴格的管控。[55][56]俄羅斯政治分析家謝爾蓋·米赫耶夫(Sergey Mikheyev)在國家電視台上指責這次襲擊源於「西方亞文化」,聲稱「這種文化的核心是暴力崇拜……手握武器者就是正義的。這是純粹的美國式思維。」[57]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上表示,這次襲擊是全球化、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產物,並稱「這一切始於美國學校的悲劇事件……我們沒有為年輕人創造健康的(網絡)內容……這導致了類似的悲劇。」[11][43][57][58]有人認為這些言論是俄羅斯將襲擊歸咎於西方的表現,並與普京曾擔任克里姆林宮和聯邦安全局首腦時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態度有關。據《愛爾蘭時報》報道,俄羅斯政府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持懷疑態度,認為這些技術由西方主導,可能被用來煽動抗議和動亂。[44][56][57]

多國領導人對襲擊事件的受害者表示哀悼,包括亞美尼亞[59]愛沙尼亞芬蘭德國[60]意大利泰國英國[61]委內瑞拉。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向受害者表示哀悼,並稱這些受害者是烏克蘭公民,同時表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檢察院已根據「恐怖主義行為」條款啟動刑事訴訟。[62] [注 1]歐洲委員會秘書長托爾比約恩·亞格蘭(Thorbjørn Jagland)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也發表了慰問聲明[63][64]

一些報紙將此次襲擊稱為「俄羅斯的哥倫拜恩事件」,暗指1999年美國校園槍擊案[43][58][65]史蒂文·羅森伯格(Steven Rosenberg)表示,這樣的襲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2018年俄羅斯學校已經發生過5起襲擊事件,導致多名兒童受傷。[11]《每日電訊報》的一篇文章也稱,2018年俄羅斯發生了至少六起校園襲擊事件,但這些事件大多使用刀具和非致命手槍,而非大威力槍支。[43]

Thumb
10 月 19 日,哀悼隊伍參加受害者悼念活動
Remove ads

紀念

在俄羅斯及其他國家,數百人聚集在各地悼念遇難者。在莫斯科,亞歷山大花園的刻赤紀念碑被鮮花裝點。學校外還設立了臨時紀念場所,供當地居民和倖存者獻上鮮花和玩具以表達哀思。[66]

在刻赤市中心廣場舉行了遇難者的公開追悼會和葬禮。克里米亞總理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在致辭中向人群說道:「我們不想發言,只想痛哭。克里米亞的歷史將被劃分為兩個階段——10月17日之前和之後。我們需要堅強,我們需要勇敢。」 [67]據估計,大約有兩萬人參加了刻赤市的公眾葬禮。[68]

參見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